当前位置:首页 > 证道提纲 > 神学论文 > 文章

张忠成:反思教牧人员的灵修生活

供稿:张忠成牧师 发表于:2013-3-22

内容提要:

    教牧人员的灵修生活按理说可以成为广大信徒的楷模,也应该成为信徒的“师傅”,但事实上,教牧人员的灵修生活往往是被忽略的,既有被个人忽略的,也有被教会疏忽的。这恰恰是非常需要思考、重视和操练的神圣活动。教牧人员应该从忙碌的侍奉中稍停下来、必须要停下来,对自己的内心,就是那些隐藏在教牧人员外壳下的挣扎,做一次真实的检讨:在教牧人员所隐藏的那美丽外衣背后的,是因为不断与各种试探争战所产生的疲乏、孤独和耗尽的感觉。应该从上帝那里从新得力,让自己就如鹰一样展翅上腾,奔跑不困倦,行走也不疲乏。灵修生活是要达到灵修者对上帝彻底地顺服和绝对地热爱。一个灵修者必须对耶稣的话语和使徒保罗的劝勉笃信不疑:“你要尽心、尽性、尽意,爱主你的上帝。”“只要心意更新而变化。”教牧人员的灵修生活就是为了要与上帝有一种美好的关系,能够从上帝那里支取生活、行事为人和侍奉的力量,然后使自己慢慢地往一个成圣的方向迈进。

关键词:教牧人员  灵修生活


引言:

    中国教会是非常重视灵性生命,是一贯注重灵命培育或灵命成长的。大部分的教会都会重视灵命造就,在教会事工中经常安排有“培灵聚会”等。有个时期曾有神学院改称为“灵修学院”(或“灵修院”)的;至今中国的各大神学院在安排日程和教学任务的时候都有集体灵修或个人灵修。信徒与信徒之间、传道人与传道人之间也常常以“属灵”和“不属灵”来衡量信仰的纯洁程度,尽管这样的说法是不合理的。
    教牧人员所担任的角色和职责就像是信徒在各方面的领袖,无论是灵修生活的纯洁,还是日常生活的得胜均应如此。故此,教牧人员往往要表现出来的是成熟的模范,其实这对教牧人员而言无形中是很大的压力。这样的压力会把某些人压垮,而另一些人可能会因为自己在这方面的成功而骄傲。所以有人说,教牧人员是一个高危人群,这话一点不过分。当别人看待教牧人员的时候只知道他的外貌,而只有他自己知道内心的真实景况;他自己才知道那个“成熟形象”背后真实的自己,但是为了不绊倒人,他就不得不隐藏着那形象背后的挣扎。教牧人员需要从忙碌的侍奉中稍微停下来、必须要停下来,对自己的内心,就是那些隐藏在教牧人员外壳下的挣扎,做一次真实的检讨:在教牧人员所隐藏那美丽的外衣背后的,是因为不断与各种试探争战所产生的疲乏、孤独和耗尽的感觉。教牧人员应该从上帝那里从新得力,让自己就如鹰一样展翅上腾,奔跑不困倦,行走也不疲乏(参赛40:31[1])。
    保罗在《哥林多前书》13章13节说:“如今常存的有信,有望,有爱;这三样,其中最大的是爱。”这里所讲的“信、望、爱”三个字就是基督教所提倡的“三德”,是每一位教牧人员在生命中该有的德行。然而,为要见证出这“三德”的恩典绝对是需要自己不断地追求和上帝特别的恩典,尤其是圣灵的感动和帮助。因为如果没有圣灵的话,情况是这样的:上帝离我们很远,基督停留在过去,福音成为死的书信,教会仅仅是一个普通的团体,权威仅仅是统治。传教事业成为一种宣传或鼓吹,礼仪只不过是一个法术,基督徒生活仅仅是一种奴役的道德规则而已。所以“三位一体”的第三位圣灵的工作绝对是相当重要的。我们在教会中经常会看到有很多人参与各种事工或不停地忙碌着,但是真正能见证上帝恩典的人并不是很多,这自然就拦阻了圣灵的自由运行。除此之外,教牧人员自己也常常会感觉到心有余而力不足,立志行善由得自己、只是行出来却由不得自己。为此教牧人员的灵修生活是急需反思的一个话题,也是亟待调整和完善的一项神圣活动。

一、教牧人员灵修生活尚存在盲区

    教牧人员的灵修生活往往是被教会所忽略的,或者是被教牧人员本身所忽视的。分析个中原因有这样一些。
一是教牧人员自己以为在灵性上是“自足”的,别人也以为教牧人员是“自足”的。既然教牧人员要去牧养信徒、要去辅导信徒,每一个主日崇拜中站在众人面前要劝勉或教训广大的信徒,那就意味着他自己首先应该是得到或拥有自己所教导的。教牧人员往往会出现高估自己或者被高估的情况,于是自己陷入到没有长进的状态中,而且在这个时候别人也无法帮助他。事实上,他自己也不愿意接受别人的帮助,因为当他接受帮助的时候总是觉得自己的失败。旧约时代的先知何西阿曾经指责当时的犹太人这样说:“……头发斑白,他也不觉得。”(参何7:9)很正常地,一般人都是最先发现自己衰老的迹象,往往会在天天照镜子的时候发现自己的头上所增添的白发;同样地,一般的教牧人员都是最迟去留意自己灵性生命倒退的迹象。正因为这样,在教会中老是会出现论断别人的情况,在这样做的时候他的心态就像是“世人皆浊唯我独清”的感觉;而且教会中论断别人最多的恐怕就是教牧人员本身。这也正是何西阿先知要指出来的:我们往往会高估自己,远远超出自己的本相。
    二是教牧人员忙着牧养信徒却忽略了自己也需要被牧养。好多传道人会以为灵修生活是针对“平信徒”而言的,或者是针对在校的神学生而言的,其实并非如此。就连使徒保罗这样的属灵伟人,他有过三层天的经历,也看到许多教会的真理,并且他自己被圣灵感动写了十三本书信的人,他自己还谦卑地说:“这不是说,我已经得着了,已经完全了,我乃是竭力追求,或者可以得着基督耶稣所以得着我的。”(参腓3:12)事实上,保罗也有过灵性的软弱,如《罗马书》7章中就说:“我真是苦啊,谁能救我脱离这取死的身体呢?……”到了第八章还给我们看见,他好像也不会祷告(参罗8:26[2])。可能我们原以为自己很会祷告,或者我们以为自己祷告得很好。其实,祷告这一项圣洁温柔的活动是来自天上的,但这并不表示上帝的儿女们有很好的祷告能力。如果有一个人的祷告蒙了上帝的应允就自以为他是精通祷告的艺术,那么就证明他在上帝面前是可憎的,在人面前是一个偶像崇拜者。
    圣经中许多的伟人并不晓得他们应当如何来祷告。当伟大的摩西想进入迦南地时,他并不知道该祷告什么。先知以利亚这位祷告大有功效的人,当他说“耶和华啊,罢了!求你取我的性命”的时候(参王上19:4),他也不知道该祷告什么。当主耶稣的门徒求从天上降下火来灭了撒玛利亚城的时候[3],他们所知道的非常有限。保罗也是这样,他曾经祷告三次求主除去他身上的刺的时候,也不知道怎样祷告;使徒保罗不晓得原来他需要那一根刺。
    三是教牧人员中存在着还不知道灵修生活的内涵到底是什么。“灵修”就是我们的灵性修养,是我们在心灵里面的一种修炼,通过修炼或者心灵的修养来帮助自己能够深刻的认识自己和真正的认识上帝的旨意。灵修生活是要达到灵修者对上帝彻底地顺服和绝对地热爱。一个灵修者必须对耶稣的话语和使徒保罗的劝勉笃信不疑:“你要尽心、尽性、尽意,爱主你的上帝。”(太22:37)“只要心意更新而变化。”(罗12:2)
很多人对灵修生活存在着许多的误解,以为灵修生活就是每一天读一些圣经,不要忘记做一些祷告、也应该唱一些诗歌、或者默想一些事情等等就可以了。其实不然,教牧人员的灵修生活是为了要与上帝有一种美好的关系,能够从上帝那里支取生活、行事为人和侍奉的力量,然后使自己慢慢地往一个成圣的方向迈进。
    教牧人员需要化时间来反省自己的生活与许诺:为找到上帝的面容,为使他与曾经向他发过誓愿的上帝相遇,在他的生命脉搏中,经历到上帝的真实同在。在生活中教牧人员需要上帝恩典的同在,上帝圣爱的肯定,这样他可以重新点燃在他里面起初的爱心和热情。教牧人员在日常的生活中经常会有很多的压力,会感到失望、倦怠、厌烦、无力;或者可以用比喻来形容就更加贴切:是许多的荆棘将本来在教牧人员里面的上帝圣言的种子窒息了。耶稣曾经讲过一个“撒种的比喻”,并且也作了很详细的解释:“(耶稣)又对他们说:‘你们不明白这比喻吗?这样怎能明白一切的比喻呢?撒种之人所撒的就是道。那撒在路旁的,就是人听了道,撒但立刻来,把撒在他心里的道夺了去;那撒在石头地上的,就是人听了道,立刻欢喜领受,但他心里没有根,不过是暂时的,及至为道遭了患难,或是受了逼迫,立刻就跌倒了;还有那撒在荆棘里的,就是人听了道,后来有世上的思虑,钱财的迷惑,和别样的私欲进来,把道挤住了,就不能结实。……’”(可4:13-19)有一种土地里的种子就是因为被荆棘挤住了而不能生长。在教牧人员的生活中必须要清除掉这一些“荆棘”,这样就能够使好的种子(上帝的道)有机会重新生长并且结出果实来。这就是教牧人员需要灵修生活的一个重要原因了。

二、教牧人员灵修内容须丰富多样

   并不是每一位教牧人员都受到圣灵的装备来执行同样的任务(参林前12:),但是当教牧人员愿意一起顺服圣灵的时候,那么圣灵就一定可以让每一位基督徒成为“凡事都要规规矩矩地按着次序行”的样子或见证(参林前14:40)。
    教牧人员的灵修内容应该是相当丰富的,不需要拘泥于某一种方式,或者是固定在某一些方法上面。教会中传统的灵修方式有读经、祷告、唱诗、看书、默想(内省)、交流等等。
    首先是读经。读圣经有很多的方法和目的,为了掌握圣经知识需要读圣经,为了讲道需要读圣经,为了牧养教会需要读圣经,为了灵性生命的长进需要读圣经。以前有一位上帝的仆人叫王载,是很有学问的博士,也很爱主,天天要灵修读圣经,他有一句很有名的话这样说:“不读圣经不吃早饭”(No Bible,no breakfast.)。可见,心灵上的需要往往比肉体上的需要更为重要。灵修读经绝对是非常个人化的,不是为了别人而读圣经。说真的,别人不需要你去读圣经,因为只有自己长进了,只有自己成长了,才有可能去帮助别人的。如果自己不成长而读圣经的话可能是让自己越来越骄傲,越来越远离上帝的真道。灵修读经并不是为了增加圣经知识,当然教牧人员应肯定知识也是必须的,但知识也有一个危险,那就是叫人自高自大(参林前8:1)。在面对知识的时候实际上会面对一种挑战,在知识上的挑战既可能威胁到教牧人员的信仰,也可能使教牧人员的信仰更加坚固,尤其当教牧人员认真思考自己的信仰,希望它能适应这个世界的发展时,更是如此。自从中世纪建立大学以来,这样的挑战一直存在着。
    中世纪的神秘主义之父克莱沃的伯纳德(Bernard of Clairvaux,1090-1153年)曾经在他的书信中这样写道:“我们读经、默想的目的,并不只是为了收集信息,而是为了使我们里面那个堕落的本性得到改变,从而使我们能更亲近上帝。”[4]教牧人员的灵修生活应该是为要寻求基督,而且是以上帝的圣言为题材的忠实默想之中进行的。教牧人员的灵修生活不仅是教会长进的榜样,是教牧人员在力行信仰的美好和可敬传统所必须的功课,更为重要的是,灵修生活并不仅于此,也不仅在于信仰情感或信仰情绪。更应该使教牧人员要按照“上帝的方式”生活,在信、望、爱三德上根深蒂固,使上帝对教牧人员的呼召获得力量与保障;同时也能强化其他的德行。
    其次是祷告。使徒保罗是一个会祷告的人,而且有很多关于祷告的经文教训。保罗在祷告中就是为了一种对复活的主耶稣基督的力量永远常新的体验,或者是要体验到上帝在基督耶稣里赏赐给我们每一个人绝妙的爱。所以在教牧人员的灵修祷告中是要得到力量而不是得到物质上即时的享受。当然不能忘记,教牧人员的祷告事实上也应该包括在上帝面前的忏悔,在祷告中要承认自己的软弱和失败,要肯定上帝的奇妙和伟大。所以,牧者在面对上帝的时候最佳的祷告不是向上帝祈求,不是在上帝面前邀功,而是老老实实地说:“上帝啊,开恩可怜我这个罪人。”(参路18:13)因为任何的人在上帝面前都是无善可陈。
    还有唱诗。灵修当中的唱诗不是为了动听,不是为了感动别人,说实在的,只要是对灵修者的灵性生命有帮助就可以,至于怎么样来唱诗是另外的事情了。使徒保罗和西拉曾经被囚禁在腓立比的监狱中,按肉体说是既没有面子也没有安全感的时候,保罗和西拉就是通过唱诗而使自己重新得力的。
    很少有人会想到看书(或阅读)也可以成为教牧人员灵修生活的内容之一。看书的好处是毋庸置疑的,因为个人的经历实在是太有限了。教牧人员可以通过读书获得很多的知识,让自己长进。当然读书就要读好的书,而不是花了很多的时间去看一些无聊的东西,或者是收获很小的内容。因为人的经历、时间都是很有限的。建议教牧人员应该多看一些名人的著作,多看名人的著作也会影响自己慢慢地拥有名人的思想。
    在教牧人员的个人灵修中,还要特别知道“避静”这一件事的重要性。避静就是“退省”,这也是教会传统中的一项灵修活动。它是来源于圣经,因为圣经中曾多次记载了旧约先知及新约中主耶稣及其门徒的退省祈祷活动。在教会历史传统中,避静一直来都是神职人员和其他委身上帝而生活的人必不可少的灵修活动,也深受很多弟兄姐妹的欢迎,尤其近几年来,越来越是教牧人员在灵命栽培中的重要一环。“避静”实际上是一种教牧人员与上帝有亲密交谈的灵修生活的方式。教牧人员的灵修生活就是:他在自己的内在生命中,一定要努力调节本性的倾向,得到好的习惯,使判断事理、立身处事,全随福音之道,效法耶稣基督的榜样。“避静”的方法完全是教牧人员的内心里与上帝之间的交谈,而不是外在的。使徒保罗在皈依基督以后,为了准备更彻底地为主使用,曾经进入到旷野隐修了很长一段时期(一般说有三年之久在亚拉伯旷野)。他在旷野里是直接与主有面对面的交通,所以保罗就有过三层天的经历,这是别人没有的经历。面对这个问题,很多人会羡慕。但是教牧人员要注意一件事情,事实上任何牧者也可以与主面对面的交流。
    “避静”就是在上帝的光照下来省察自己。对教牧人员来说一定要思考,耶稣基督的真正影响在哪里?在教牧人员的生命中排在最先的是什么?耶稣基督是他生命中的向导吗?他愿意跟随耶稣基督并且让耶稣决定他的生命之路吗?过去曾有一位隐修士对虔诚的盖恩夫人也作了相似的指点。盖恩夫人苦心孤诣,孜孜追求属灵的生命,希望找到上帝,她尽上了自己的一切力量,不放过每一场布道、每次灵修生活的机会,可是总觉得自己与上帝还是咫尺天涯,因此她非常苦恼。隐修士听了她的诉说后,很平静地对她说了一句话:可敬的女士,多年来你只是努力地在外面寻找上帝,可事实上上帝并不在你外面,而在你的里面。这一句话是说到点子上了。其实,任何一位教牧人员又何尝不是这样呢?以色列人40年在旷野的流浪,实在就是当今每一个人信仰与人生心路历程的真实写照。有时候我们在教会中会发现,很多人东奔西跑,有的到这里“追求”,有的到那里“找寻”,可是,“这道离你不远,正在你口里,在你心里。”(参罗10:8)耶稣也明明对我们说了:真正的朝拜上帝,并不一定在哪座山上或哪座圣殿,“而是以心神以真诚来朝拜。”(参约4:23,天主教思高本圣经的翻译)所以真正的高山、旷野就是我们“真诚的心”,我们要在“这里”(指与主交谈的心灵)在与上帝交谈,“这里”卓然屹立,“这里”四顾无人,“这里”最真实的自我将呈现在万有的主宰面前。在“这里”我们的灵魂才能得到洗涤和升华。
    教牧人员应该完全清晰地了解,自己的被拣选和接受呼召,并非为了“统治”信徒,也不是为了荣誉,而完全是为了服侍上帝以及牧养上帝的子民。所以应该特别关心在教牧人员身上培育自己的服从和克己的精神,正如使徒保罗所说:“我是攻克己身,叫身服我;恐怕我传福音给别人,自己反被弃绝了。”(林前9:27)其实教牧人员所训练的“爽快地牺牲”,能够使自己与耶稣基督被钉于十字架相似;[5]是与主同死、同埋葬、同复活的经历。

三、教牧人员灵修果效全在于成长

    灵修生活如果仅仅是为了追求数量上的增加是没有真正达到灵修的目的,这就成了一种欺骗行为。在教牧人员的灵修生活中是不允许自欺的,我们的上帝就是将最严厉的指责留给那些以自欺为标志的人。就像犹太教中的法利赛一派的人,在外面的表现是最为完美的,他们定了一连串的行为法则需要细心去遵守,也为自己建立了美好的形象,所以自然就会得到别人的尊敬,也成为他们自己喜乐的源头;他们也很懂去获得别人的尊重,好像他们自己就是世界上最完善的人。但是耶稣基督却看得十分清楚,所以就对他们说:“你们这假冒为善的文士和法利赛人有祸了!因为你们洗净杯盘的外面,里面却盛满了勒索和放荡。你这瞎眼的法利赛人,先洗净杯盘的里面,好叫外面也干净了。你们这假冒为善的文士和法利赛人有祸了!因为你们好像粉饰的坟墓,外面好看,里面却装满了死人的骨头和一切的污秽。”(参太23:25-27)在耶稣的责备当中就自然让我们看见,一位教牧人员灵性生命的更新和长进是何等的重要,同时也是何等的棘手。耶稣非常清楚地指出绝不接纳一个装假的生命,教牧人员必须面对粉饰的外表背后的东西。耶稣的意思就是我们如果不肯正视自己的本相,也就不会真正地成长。所以真实的灵修生活往往是极其痛苦的事情,这种痛苦的经历甚至可以与死亡相比。这也就是耶稣曾经与他的门徒们所讲的话语的真实含义:“若有人要跟从我,就当舍己,背起他的十字架,来跟从我。”(参太16:24;可8:34)耶稣这话是告诉我们,如果有人想要跟随耶稣,那么就需要像耶稣一样“去死”;有了像耶稣一样地“去死”,也就会有像耶稣一样地“活”。
    灵修生活的果效不是要掌握很多的圣经知识、也不是会做很长或是很感人的祷告,灵修生活绝对不是用数量和知识来衡量的。灵修生活一定是有具体的果效的,那就是需要有实际的成长,达成上帝的儿女成圣的境界。
圣经里有很多描写个人重新转向上帝并再一次向上帝许愿的见证,他们曾经为上帝服侍了很多年后,就感到疲倦、失意。他们在起初的时候获得了一个呼召和使命并且也曾经火热地侍奉上帝,但最终他感到无奈,甚至完全的失望了。在旧约《列王记上》19章1-16节讲到先知以利亚与上帝相遇的经历,就是一个非常美丽的故事,对教牧人员来说,可以作为自己灵修生活的开始,是很有价值和启发性的。从故事的本意上来讲,它是一个“避静故事”,以利亚先知从他的敌人面前退避下来到了“上帝的山上”,同时抱怨在他的职责中所有的那些痛苦经验。在整个的过程中上帝要让以利亚知道上帝是与以利亚同在的,而且上帝没有在暴风、地震和火中出现,而这些则正是他所熟悉的上帝向他子民显现的方式,可是,上帝却让以利亚以完全不同的方式与上帝相遇——在微风中。先知以利亚得到与上帝的交流以后就重新得力,为上帝作了美好的见证。
    圣经中有很多在灵修生活方面留下美好见证的人。使徒保罗绝对是一个榜样,他的灵性境界是无论在什么地步都可以自然相处了、都可以知足了:“……我并不是因缺乏说这话,我无论在什么景况都可以知足,这是我已经学会了。我知道怎样处卑贱,也知道怎样处丰富,或饱足、或饥饿、或有余、或缺乏,随事随在,我都得了秘诀。我靠着那加给我力量的,凡事都能作。”(腓4:11-13)耶稣自己更是教牧人员在灵修生活方面的美好榜样,所以教牧人员应该效法基督有完全的灵修生活。
    灵修生活的果效就是能学像耶稣基督。灵修生活要达到的目的就是让自己与耶稣永远保持一致,要想到一些事情:耶稣总是喜欢我自己的,耶稣常常是以慈爱的眼光注视着我们,而且在灵修以后是越来越感觉到耶稣认识我、并且爱我。使徒约翰重复两次的话:“上帝就是爱。”(约壹4:8,16)这是圣经中最伟大、也是最被人误解的宣言。雅各·巴刻曾经说:“认识上帝的爱,诚然是人间天堂。”[6]所以灵修的结果事实上就要接受耶稣的挑战,真正地让耶稣基督来做自己的主,愿意让耶稣来“打扰”自己的生活。
    一位上帝的仆人叫巴西,他有过一段“耶稣挑战我”的文字描写,用在教牧人员的灵修生活中是非常贴切的,也适合任何基督徒在灵修生活中作很深刻的思考:
我大发雷霆,他(指耶稣)告诉我:宽恕!
我害怕担心,他告诉我:鼓起勇气!
我犹疑不定,他告诉我:自信!
我烦躁不安,他告诉我:安静!
我愿意走自己的路,他告诉我:来跟随我!
我制定自己的计划,他告诉我把它们扔掉!
我追求物质的东西,他告诉我:把它们放在后面!
我希望安全,他告诉我:我什么也不许诺!
我愿意有我自己的生活,他说:放弃你的生活!
我相信我是好的,他说:好是不够的!
我喜欢做老板,他说:服务他人!
我喜欢对别人发令,他说:服从!
我喜欢理解,他说:相信!
我喜欢清楚,他却对我说一些比喻。
我喜欢诗情画意,他说:在现实中。
我喜欢安静生活,他喜欢我被打扰。
我喜欢暴行,他说:祝你平安!
我拔出剑,他说:放它在一边!
我想报复,他说:给他另一边面颊!
我讲论秩序,他说:我把剑带到世上!
我选择憎恨,他说:爱你的仇人!
我试图播种和平,他说:我把火投到地上!
我喜欢做最伟大的,他说:学习向小孩子一样微小!
我喜欢将我自己隐藏,他说:让你的光发出!
我注视最好的席位,他说:坐到最后边!
我喜欢被注视,他说:关上门在暗中祈祷!
……
    我们应该特别注意巴西这一段话语中的真正含义是什么,知道了真实的意思就会触动我们必须要调整自己平时的灵修生活。当然这种调整往往是我们很不愿意的。

结语:

    教牧人员的灵修生活事实上就是为了使自己恢复上帝起初造人时的形象,目的就是要与上帝的性情相似。耶稣基督福音的中心信息,就是我们与主的亲密关系,这关系能够渗透到我们生命的每一个角落,引导我们达到那个已经蒙拯救的新人的形象。当这样一种真正的改变存在于教牧人员生命中的时候,才能像使徒保罗那样说:“你们该效法我,像我效法基督一样。”(参林前11:1)
    严格来说,教牧人员的灵修生活不是靠学习而掌握的,而是绝对需要自己在上帝面前的一种真实的经历;这种灵修生活也不是别人能够轻易感觉到的,而是自己可以体会到,上帝也能够体会到的经历。教牧人员的灵修生活就是要让我们的灵魂渴慕上帝自己,就是要“你们不可硬着心,像当日在米利巴[7],就是在旷野的玛撒[8]。”(诗95:8)其实,作教牧人员最痛苦的一件事情就是“效法基督”,最痛苦的事情就是有真正好的灵修生活。旧约中的大卫,新约中的耶稣基督在客西马尼园里的挣扎、使徒保罗的叹苦等等都是例子。因为在灵修生活中一点都不能作假,一个人可以骗别人,但是绝对不能骗自己,更不能骗上帝。一个想要成圣的教牧人员,一定要经历这一个棘手的灵修生活的阶段,经过这个阶段的时候,他自己就成长了,就能靠着主耶稣基督的恩典凡事都能作了。(参腓4:13)

参考文献:

1.廖炳堂著,《灵修神学:理论与实践》,建道基金会有限公司出版,2010年5月初版。
2.翁翠琴著,《圣乐与教会牧养》,金陵协和神学院出版,2012年2月第一版。
3.[美]理查德·W·科尼什(Richard W·Cornish)著,杜华译,《简明教会历史》,敦煌文艺出版社出版,2010年12月第一版。
4.[美]莱瑞·克莱布博士著,萧道生译,《里外更新》,新世界出版社出版,2012年6月第一版。
5.[英]雅各·巴刻(James I·Packer)著,林来慰译,《认识神》,香港·福音证主协会出版,1979年12月初版,1992年8月七版。
6.福若望著,《慈爱生命与喜乐》,中国河北信德社,2006年8月印刷。
7.[英]麦格夫著,赵崇明译,《基督教灵修学》,香港·基道出版社,2004年10月初版。


[1] 《以赛亚书》40章31节:“……那等候耶和华的,必从新得力。他们必如鹰展翅上腾,他们奔跑却不困倦,行走却不疲乏。”
[2] 《罗马书》8章26节:“况且,我们的软弱有圣灵帮助,我们本不晓得当怎样祷告,只是圣灵亲自用说不出来的叹息替我们祷告。”
[3] 参《路加福音》9章54-55节。
[4] 参[美]理查德·W·科尼什(Richard W·Cornish)著,杜华译,《简明教会历史》,敦煌文艺出版社出版,2010年12月第一版。第102页。
[5] 参《天主教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文献(下)》(法令和宣言),天主教上海教区光启社,1998年12月。第343-344页。
[6] 雅各·巴刻著,林来慰译,《认识神》,香港·福音证主协会出版,1979年12月初版,1992年8月七版。第93页。
[7] 参考《出埃及记》17章7节:“他给那地方起名叫玛撒(就是‘试探’的意思),又叫米利巴(就是‘争闹’的意思),因以色列人争闹,又因他们试探耶和华,说:‘耶和华是在我们中间不是?’”
[8] “玛撒”就是“试探”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