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证道提纲 > 神学论文 > 文章

张忠成:基督教的金钱哲学

供稿:张忠成牧师 发表于:2013-7-9

引言

    今天,中国在世界上能够巍然屹立的关键是自己在不断地发展,而发展的一个很重要标志就是经济的腾飞、财力的雄厚。香港的回归是与经济实力有关,澳门的回归是与经济实力有关,中国能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与我国的经济实力有关,2008年的奥运会能够在北京举办也是与经济实力有关,今天中国人在世界上能够扬眉吐气也是与我们的经济实力有关。各地教会的礼拜堂能够不断地建造起来也是与经济实力有关,今天要用好教会的人才、要开展教会的各项事工也是与经济实力有关,还有包括中国教会要搞基督教神学思想研讨、要搞神学研究、要从事基督教的书刊出版发行、要从事基督教的学术研究也一样是与经济有关。教会要开展各类的社会慈善事业也是与经济有关。

    作为基督教、作为基督徒,应该持什么样的“金钱观”呢?应该有什么样的“金钱哲学”呢?可以说,什么样的金钱观就会导致人怎么样的去赚取金钱、运用金钱,所以建立正确的金钱观是十分必要的。

    基督教或者基督徒往往对金钱会有一些误解。直到今日,许多基督徒对钱财仍然怀有一种矛盾的心理——既意识到金钱的重要性和威力,同时又不愿意多讲金钱的问题,深恐树大招风。所以基督教一旦谈到这个话题,教会总是把调子压到最低的限度,甚至在教堂的主日崇拜中也几乎不去谈论奉献的道理。其实奉献不光是钱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对上帝恩典的一种回应,而回应上帝的恩典竟然也被我们忽视了。因为在教会中如果谈经济、谈钱的话,生怕会让人感觉到这是“属世的事情”,所以大家在这方面是很小心的。这当然是不应该的事。

    写“钱”决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在这中间会有一些误解产生,如果把钱和基督徒联系起来写,那无论怎么样小心翼翼,都可能激起轩然大波。但是我们可以从基督教的角度、从圣经的角度来分析这些问题。

一、怎样认识或看待金钱?

    一般的人总是要想赚钱,那就必须首先要知道金钱的本质。“钱”是什么呢?“钱是人发明的衡量创造能力的最有效方式,是衡量我们的时间、尊严、技能、健康、经验和耐久力的最便捷的途径。”按照犹太人《塔木德》的观点,人在工作的时候,处于工作状态的不仅仅是他们的身体,更主要的是他们的“自我”和所拥有的创造力。富豪洛克菲勒曾经说过:“钱最重要的功能是,为可以预见的未来提供一定程度的力量和安全感。”因此,赚钱不仅是一种谋生的手段,更成为人们的一种社会和心理的概念,承担着人们的希望与恐惧、理想与价值观。钱常常是一个人自我观感、自我尊重,以及对才智评价的中枢。正如犹太歌剧《屋顶上的小提琴手》中的一个插曲写道:“如果我是一个富翁……当你有钱的时候,人们就会认为你真的什么都知道。”所以,正确把握金钱的密码和价值,懂得赚钱的哲学,对于每一个人都是至关重要的。

    钱财本身不是罪恶,拥有钱财更是一种价值和荣耀的象征。人在世上使钱财或者财富加增,是可以得到上帝的喜悦。(《天职》第5页)

    而且人生活在世界上是需要钱财,但是不能将钱财当成偶像。(参《马太福音》6章24节说:“一个人不能侍奉两个主。不是恶这个爱那个,就是重这个轻那个。你们不能又侍奉上帝,又侍奉玛门(注:‘玛门’是‘财利’的意思)。”)

    圣经中对钱财的看法是怎么样的呢?基督教世界对金钱和财富的看法:

    “骆驼穿过针的眼,比财主进上帝的国还容易呢!”(太19:24;路18:25;可10:25)

    “一个仆人不能侍奉两个主,不是恶这个爱那个,就是重这个轻那个。你们不能又侍奉上帝,又侍奉玛门。”(路16:13)

    “只要有衣有食,就当知足。但那些想要发财的人,就陷在迷惑、落在网罗和许多无知有害的私欲里,叫人沉在败坏和灭亡中。贪财是万恶之根!有人贪恋钱财,就被引诱离了真道,用许多愁苦把自己刺透了。”(提前6:8-10)

    旧约的犹太人对金钱或财富的态度与此截然不同。犹太人从不认为贫穷是一种美德,禁欲主义并不是犹太人的思想,只有首先处理好自己的财富,才更加容易追求精神生活。对于犹太人来说,最重要的是上帝和敬拜上帝,然后是教育,其次才是金钱和物质需求,金钱是他们力量的保障,拥有知识却没有钱,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犹太人对金钱的态度是如何的呢?在犹太人的谚语中这样说:“钱不是罪恶,也不是诅咒;钱会祝福人的。”《塔木德》格言里说:“赞美有钱的人,并不是赞美人,而是赞美钱。”

    《传道书》5章10-20节(《现代中文译本》)这样说道:“贪爱钱财的人总不知足;羡慕财富的人总得不到所要的一切。这也是空虚。你越富有,靠你吃饭的人越多。你的收益不过是知道自己富有罢了。劳工不管吃饱吃不饱,总是睡得香甜。有钱人的财产使他不能成眠。在这世上我看见一件可悲的事:有人累积财富,反而害了自己。经营不善使他丧失一切,结果他没有遗产可留给子孙。他空手到世上来,也得空手回去。不管在世怎样劳碌,他什么都不能带走。这是很可悲的事。来的时候怎样,去的时候也怎样。操心劳苦去捕风,究竟得到什么呢?况且,他天天生活在黑暗、悲愁、焦虑、病痛,和怨恨中。我的看法是:美好的人生不如在上帝所赐短暂的一生中吃喝,享受在太阳底下辛劳得来的成果;这是人的命运。如果上帝赐给人产业财富,让他享受,他就应当接受并享受劳碌的成果。这是上帝的恩赐。既然上帝让他快乐,他不必因为人生的短暂而忧虑。”

    无论是犹太人还是基督教的观点,对金钱的认识是理性的、精明的、是从容的、也是冷静的,正因为这样,犹太人也就可以慢慢地一步步地变为“世界第一商人”;在基督教里也有很多的世界级的经济巨人。

二、怎样获得或赚取金钱?

   赚取钱财是有秘诀的,你拥有的财富越多,你就能为更多的人带来好处。否则,赚取再多的钱,也不见得有价值。

    往往很多人认为:积极的劳动多多地赚取钱财是贪心的,是属世的追求,是不讨上帝喜悦的。可是圣经中是主张勤劳致富的。旧约中的亚伯拉罕就是一位大富翁,上帝赐福给他牛羊成群,子孙如同海边的沙、空中的星星一样多。著名的使徒保罗也认为,人有双手就应当做工吃饭,如果有人不肯做工就不可以吃饭。基督徒不能贫穷,因为贫穷就会失去行善的能力,因此也不会蒙上帝的悦纳。清教徒就认为,创造财富,不是为了个人的生活,而是为了上帝,他们觉得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干,使用自己的能力赚取财富,是在完成上帝给他们的命令和使命,因为他们把赚取财富看作是上帝的召唤,是神圣的天职,是自己人生的一个根本目的。

    著名的清教徒神学家巴克斯特在他的《圣徒的永恒安息》、《基督徒指南》等书中指出:基督徒的永恒安息在来世,但他活着的时候,必须工作、行动以增加上帝的荣耀,而不是消闲和享乐;要继续进行艰苦的体力或脑力劳动,这是一种抵御各种肮脏诱惑的特别手段,更是上帝所规定的生活目的,哪怕是有钱的富人也必须这样服从上帝的诫命。

    赚钱也是要为别人考虑的,要获得双赢才是合理的。在赚钱的过程中要善用切换思路或逆向思维的方式,这是一种真正的智慧者的表现。因为只有真智慧的人才能生存和发展,免遭时代的淘汰。犹太人有一个《瞎子打灯笼》的故事,耐人寻味。有一个瞎子打着灯笼,在漆黑的夜晚走路。对面来的人见他是一个瞎子,而且是打着灯笼的,在不可思议之下就问他了:“您是一个瞎子,干嘛还要打灯笼呢?”瞎子不慌不忙地回答说:“因为我打了灯笼,别人才能看到我呀。”犹太人实在是太聪明了,一个漆黑的夜晚,一名瞎子打着灯笼,既照亮了别人,同时又避免了其他相遇的人撞到自己。这就是一种逆向的思维,是利己也是利人的。这就叫爱人如己。

    在经济问题里一定是与道德问题密切相关的,因为它关系到人的独立性能否得到保障这一决定性道德问题。这就说明在积攒金钱的时候,在赚钱的过程中必须是合情合理的。

    钱财只有凭十指挣来的,才是自己的。人们在勤劳的工作中获得钱财是上帝所喜悦的。在希伯来语中是找不到“退休”这个词的。有人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人经历了漫长而多变的人生,最终他要渡过一个很深的湖。他觉得小船和船夫很好,也对船夫的热情和提供的食宿很满意。周围的景色很美,气候宜人,食物充足。几周以后,他想试着做园艺工作,但始终无人安排。在反复要求要在餐厅或陆地上工作却没有人理会之后,他愤怒地喊道:“这里比地狱好不了多少。”上方传来了一个回答的声音:“你以为你在什么地方?”原来他正是在地狱里!因为不劳而获的生活,即使是气候宜人,食物充足,也仿佛是生活在地狱中。这就是犹太人对劳动的赞美和讴歌。

   上帝把人安排在伊甸园里,让他管理伊甸园。犹太人解释说,这项就是人类快乐的源泉。人类完成了造物主将他创造出来的使命。在工作过程中,他会发现自己确实是按着上帝的形象创造出来的,因为只有他才能像造物主一样创造事物。亚当的工作是没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新约的《福音书》最后重复并强调了工作与人类快乐之间的关系,并说:“人类生来就是为了工作。”

    工作除了能给人带来钱财以外,本身也是有意义和有价值的,价值就在于能够对别人乃至社会有益。正如丹尼尔·拉平博士说的:“上帝给他的孩子带来了钱财和礼物,为了让人们能够以此满足自己需要的东西,而不是别人认为你应该需要的东西。报酬和利润表明你正在帮助他们所需。这些不是你工作的动机,它只让你的工作变得更加有意义。”因此,一个人的真正经济价值是精神的,而不是肉体的。因为人类的创造力只有通过思想和身体结合成为一体时才能显现出来。也就是说,人类创造的财富,主要是以精神的方式,而不是简单的是物质的方式。

    在经济学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则是:尽力寻求你所熟悉、与你相配的东西,而不要指望异想天开的收获。因为友谊能够换来友谊,公正能够换来公正,好的军事素质能够换来胜利,当然诚实的商人就会得到具额的利润、货栈与金钱。

    赚钱应该是通过合情合理合法的手段,通过自己辛勤的劳动才是符合真理的。耶稣出生的时候,他的出生国被罗马帝国占领,那时的人,比如希腊人,是极端轻视体力劳动。在他们的头脑里,体力劳动只适合奴隶和底层阶级;体力劳动是有辱哲学家、理论家和自由人的身份。在罗马人中,西塞罗曾经说,每天为生计而工作“有失绅士(自由民)的体统”。又说:“由我们支付工钱的所有从事纯粹体力劳动的雇佣劳动者,其生活方式是粗鄙的……所有的手工匠人从事的都是庸俗的行当。”(《论义务》)中国人也有这样的想法。

    而基督教的信仰和实践通常是与希腊罗马文化之异教价值观相冲突。基督徒看劳动和工作为尊贵并且是讨上帝喜悦的。基督徒赋予劳动以尊严和高贵至少有几个理由:一是他们把信仰的对象耶稣看为一个典范,他们记得耶稣就是成长在一个木匠的家里,他一直留在那儿工作直到30岁才开始出来传道侍奉。二是使徒保罗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从希伯来传统中学会了手艺技能(制造帐篷)与他的学者身份糅合在一起。这个技能常常是补足他在传道生涯中的需用。三是早期基督徒都注意到保罗对帖撒罗尼迦信徒的警告:“若有人不肯做工,就不可吃饭。”(帖后3:10)这是多么简洁明了的话语。由于这种强烈的工作道德感就自然地带给他们经济上的收入和繁荣。基督教赋予工作和体力劳动以崇高的价值,这在宗教改革运动期间得到了更进一步的支持,特别是马丁·路德,他把工作看为不仅是讨上帝喜悦更是一种侍奉上帝的呼召(是一种“天职”,一种“Calling”,是上帝给人安排下的一种任务,是上帝给人的一种终身使命,而且这种使命是神圣的)。这就意味着工作是没有高低、好坏之分的,只要能够对人有益、能够荣耀上帝都是可以参与的工作。这样一来基督徒做任何的工作就没有分别,只要他所做的是为了荣耀上帝。基督教的思想中,工作的意义也就从“什么”、“怎样”转向“为什么”。工作本身就不一定是目的,而是人们在每一天的生活中荣耀上帝和服侍人的任务。通过工作,特别是基督徒的工作,上帝维持和保护世界以及世上的人们。因此,所有合法的工作都是高贵的和蒙上帝喜悦的。工作是基督徒的一种职责。马丁·路德就把工作看做是“上帝的面具”,意味着上帝就在工作之中,虽然是隐藏的。既然上帝隐藏在人的工作之中,对基督徒来说,所有的工作就都具有同等的价值。因此在基督教里工作是合理的,因着工作、劳动而赚取的钱财也是上帝所悦纳的。

    当耶稣说“工人得工价是应当的”(路10:7),他是在解释《旧约》的一个规范,也就是摩西在命令以色列人的时候第一次说的:“牛在场上踹谷的时候,不可笼住它的嘴。”(申25:4)正如牛踹谷需要给其工作的奖赏一样,劳动者也应得到相应的报酬和工资。这些《圣经》上的提示不仅使每个工人劳有所酬成为一件必行之事,也再一次强调在基督徒眼里工作的高贵。今天世界上所有人都认为工人提供服务,获得工资或者薪水,理所当然。

    “你可以为上帝劳动而致富,但不能为肉体的罪孽而致富。”因此,从伦理上说,只有当财富诱使人们游手好闲、贪图享受时,它才是一种不良的东西;只有当取得财富的目的是为了以后生活惬意、无忧无虑的时候,它才是一件坏事。但是,就其作为履行职业义务的意义而言,获得财富不仅在道德上是允许的,而且在实际上是必行的。在圣经中,一个仆人因为没有增加托付给他的掌管的钱财而被解职的比喻,就可以直接说明了这样的观点(五千两、二千两、一千两银子的比喻,参《马太福音》25章)。常常有人会认为,希望贫穷无异于希望不健康;贫穷并不能为善行增添光彩,它是对上帝荣耀的贬损。尤其是如果一个能够工作的人去乞讨,那就是等于犯了懒惰的罪,同时也违反了使徒说的仁爱的天职。所以人应该是在勤劳之中致富,这是上帝所喜悦的。

三、怎样对待或使用金钱?

  人是造物主财富的托管人。也就是说,我们人是财富的管家,而不是财富的所有者,因此我们在对待钱财的时候要珍视和管理好财富。

  圣经教导基督徒是不能贪财的。贪财有两个含义,就是财富的不择手段的攫取和毫无约束的挥霍。毫无约束的挥霍是将财富用来满足肉体的欲望、骄奢淫逸、声色犬马。获得财富不是为了投资,而是为了这些欲望的放纵,这就是一种对财富的贪婪之心。对财富不择手段地攫取是指损人利己、见利忘义而且以各种各样不正当的、非法的手段来谋求私利。这些行为既损害了市场经济的规则和秩序,也损害了顾客、同行和所有其他人的利益。圣经中的摩西曾经告诫说:“不可贪恋人的房屋,也不可贪恋人的牛驴,并他一切所有的。”使徒保罗也说:“贪财是万恶之根。有人贪恋钱财,就被引诱离了真道,用许多愁苦把自己刺透了。”宗教改革家约翰·加尔文也对贪财进行了批评,既然所有职业都是天职,那么诚实与正直的严格要求是职业分内的准则。

    上帝要我们吩咐那些今世富足的人,不要自高,也不要依靠无定的钱财;只要依靠那厚赐百物给我们享受的上帝,又要嘱咐他们行善,在好事上富足,甘心施舍,乐意供给人,为自己积成那美好的根基,预备将来,叫他们持定那真正的生命。“贪财是万恶之根。有人贪恋钱财,就被引诱离了真道,用许多愁苦把自己刺透了。”(提前6:10)基督徒不能贪财,并不是说基督徒不能钱多。在钱是害人还是益人上,“一切果效都是由心生出”。在新约当中有两处例子,是说“忠心的仆人”。忠心的仆人的隐含意思是为主做工的警示,显明的意思是在告诉我们,在这地上要勤劳工作,要能赚更多钱才是让主人满意的,而那懒惰的,要受到惩罚。

    金钱的本身并没有罪恶,只有为富不仁的个体。奥古斯丁在《上帝之城》(上册卷一章10节)里面这样说道:“圣徒虽然失去了今世的财物,但实际上什么也没有失去。”这里告诉我们怎么样来对待或者使用我们所拥有的钱财呢?我们为什么要施舍给别人,为什么要大胆地去帮助别人呢?这是基督徒的财富观,对此使徒说:“敬虔加上知足的心便是大利了,因为我们没有带什么到世上来,也不能带什么去,只要有衣有食,就当知足。但那些想要发财的人,就陷在迷惑、落在网罗和许多无知有害的私欲里,叫人沉在败坏和灭亡中。贪财是万恶之根!有人贪恋钱财,就被引诱离了真道,用许多愁苦把自己刺透了。”(提前6:6-10)但对那些虚弱的灵魂来说,尽管不能说他们宁要世上的财物不要基督,但可以说他们无节制地依恋世上的东西,当他们在为失去的这些东西而感到痛苦的时候,他们犯了爱恋世物的大罪。因为他们的悲伤是他们自己造成的,按上面引用过的使徒的话来说:“他们用许多的愁苦把自己刺透了。”当使徒说出“那些想要发财的人就陷在迷惑里”这些话的时候,他指责的不是拥有钱财,而是想要发财的欲望。因为在别的圣经里说过:“你要嘱咐那些今世富足的人,不要自高,也不要倚靠无定的钱财;只要倚靠那厚赐百物给我们享受的上帝。又要嘱咐他们行善,在好事上富足,甘心施舍,乐意供给人(注:“供给”或作“体贴”),为自己积成美好的根基,预备将来,叫他们持定那真正的生命。”(提前6:17-19)

    以这样的方式使用他们钱财的人会失少得多,得到安慰,更乐意把他们过去积攒下来的财富随意施舍,而不是在完全失去财富的时候悲伤不已,或是自私地储藏。只有他们不愿意带着离开人世的,才是会在今世灭亡的。在圣经中主耶稣的告诫人的是:“不要为自己积攒财宝在地上,地上有虫子咬,能锈坏,也有贼挖窟窿来偷;只要积攒财宝在天上,天上没有虫子咬,不能锈坏,也没有贼挖窟窿来偷。因为你的财宝在哪里,你的心也在那里。”(太6:19-21)听过这个告诫的人在奉献的时候可以证明,不能轻视这种最有价值的教导,他们都接受了他的告诫,基督教所信仰的对象就是他们财产的最可靠的监护人。

    基督徒要出资支持各样的社会福利事业、兴办慈善事业和教育事业,赚钱不是用来灯红酒绿的。对于要求人勤劳和发奋努力来说,该赚钱(或者说需要赚钱)但是不赚钱的基督徒(除非有特别的呼召,使你在某个侍奉上工作,不能去做生意或者其它工作,而是论你在传播福音中的成绩,收割的丰富数量,不以钱财计算)如果自己偷懒甚至以敬虔上帝的名义不努力工作,那可真是羞辱神的名了。我们知道犹太人是很聪明的人,很会赚钱。从旧约中,我们能感受到神对以色列人的偏爱。他们信靠上帝,他们很能赚钱。从世界的经济格局看,也是很清楚:英国和美国都是神祝福的国家,世界的经济霸主地位一直在英美手里。从综合的角度就可以知道,赚钱是必要的,多多益善的,要荣耀神、利益人。但是不可以内心贪婪,挥霍无度,终日愁苦甚至担忧。一个财主,神要他半夜离开人世,他是等不到天明的,而他晚上还在忧惧财宝会不会被盗。

    富兰克林在谈到理财的时候觉得节制节约是很要紧的,他指定了“信仰及行动的十三准则”,其中排在前面的四条都是与节制有关:一是节制欲望;二是自我控制;三是沉默寡言;四是节约开支,就是把钱要用在对自己对别人都有益处的事情上,不要错花一分钱。节俭是创造财富的基础,犹太人的花钱习惯是,在选择性的奢侈和精打细算的节约之间寻求平衡,节俭并不等于吝啬。通过大量的经验发现,“慎重花钱”是犹太人的一个消费习惯,而且他们在消费时有一个共同的想法:“我不喜欢浪费钱,但是如果这样东西对我很重要,我宁愿买最好的。”尤其在子女上学方面,犹太人一般都将子女送到价格昂贵的精英大学。在《塔木德》里这样说:“节约是生财之愿,节约是理财之方。”

    约翰·卫斯理曾经说道:“……我们不应当阻止人们勤劳节俭;我们必须勉励所有的基督徒获得一切能够得到的东西,节约一切能够得到的东西;实际上就是勉励他们富裕起来。”

    歌德说得好:“只有那些理解财富的人才配发财。”有一些人天生就适于拥有财富,他们能够使整个行业活跃起来。其他的人却不行。只有那些善于管理的人才配拥有财富,而不是那些囤积货物、欺行霸市的人。有些才大气粗的人,他们仅仅是些胃口很大的乞丐——这些人也不配发财。真正有资格当富翁的是那些靠自己的工作创造就业机会、为所有人开辟出路的经营家。这种人一旦成为富人,其他的人也将变得富裕;而当他们贫困潦倒的时候,人民也就沦落无助了。

    钱的使用依赖于信任,钱的价值依赖于声誉,一家公司的管理、信誉以及品牌的认知度,远远高于钱本身的价值。钱既是有形的,也是无形的,它的背后是一个巨大的信任网络,人类的互动可以增加财富。在对待金钱的时候,只有当你放弃了彻底占有的方法时才是最好的获得。对金钱的投入越执着,人们就越会发现自己面临着越多的麻烦。唯一的补救办法,就是通过慈善活动,缓解我们对钱的迷恋。慈善活动不仅是人们通向上帝的祝福之路,还能促进财富的创造,让你关注身外的世界,拥有新的朋友,同时为善良找到一个好的理由,为崇拜自己找到一个好的理由,体现人类的奉献精神。更主要的,慈善也是一种投资,让你平安、顺利,获得更多的回报。在希伯来文中,慈善这个字眼的意思是“公义”和“正义”,而不是拉丁文和希腊文中的“对人类的爱心”之意。因此,犹太人从小在教育中就认定,慈善是为了支持社会正义,而不是基于爱心或怜悯自己的同胞。

    要让钱流动起来。一般来说,钱是在有钱的人手里的,而有钱人如果象守财奴一样不让钱流动起来的话就会失去拥有钱财的意义。

    没有爱心地运用所积累的财富是不合理的。新约圣经告诉我们要用爱心去运用财富,当时的教会也做过一些慈善工作。当社会工业化了,积蓄的财富却没有用爱心的事情,这是最令人愤慨的。就功利主义来说,一切的伦理道德都应该以利益来作最后的依归,但是在基督教的财富的分配上不能以这种功利主义来分配。

    圣经中说:“施比受更为有福。”(徒20:35)又说:“怜恤人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蒙怜恤。”(太5:7)在旧约中还说:“怜悯贫穷的,就是借给耶和华,他的善行,耶和华必偿还。”(箴19:17)所谓“善行”,就是带着为上帝增添荣誉的意图行事。(《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当人既勤劳又合理的赚取了钱财以后,财富就会越来越多。但是财富多意味的不是可以挥霍的更多,而是意味着承担的社会责任也就越来越大。巨大的财富意味着巨大的责任,因为圣经告诉我们:多给谁就向谁多要。耶稣曾经对一位少年财主说:“你还缺少一件,去变卖你所有的分给穷人,就必有财宝在天上,……。”在耶稣看来,只有“积攒财宝在天上”才能承受永生,“天”在这里指的并不是天空的天,而是指那些带来永恒意义的事物。用财富表达对他人和人类社会无私的爱,用财富担当社会责任,将财富回馈社会,对共同体成员做出财富的无私的奉献,实际上都是积攒财宝在天上的举动。这样的举动表明财富已经尽到了它应该尽的责任与义务,也达成了财富应该具有的意义。“积攒财宝于天上”,才能最终找到赚取财富的终极目的,找到经营产业的最终目的,才能将市场经济中的人与永恒的意义联系起来。而那个最终舍不得自己财产、不想做任何奉献的青年财主,是不明白拥有财富的真正价值和意义,是注定不能扩大产业、不能承受永生的。

 

参考书目

1.美国员工创业精神培训读本,曼丽编译,《天职》,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2004年11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2.杰拉尔德·克雷夫茨著,《犹太人和钱》,上海三联书店出版,1991年5月第一版。

3.奥古斯丁著,王晓朝译,《上帝之城》(上册),道风书社出版,2004年初版。

4.[美]阿尔文·施密特著,王晓丹、赵巍译,《基督教对文明的影响》,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2004年9月第一版。

5.马克斯·韦伯著,彭强、黄晓京译,《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02年2月第一次印刷。

6.[美]沃尔多·爱默生著,任晓晋译,《和谐生活的准则》,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2006年6月第一版。

7.[美]弗兰西斯·薛华著,《前车可鉴》,华夏出版社出版,2008年1月北京第一版。

8.亚伯拉著,《思危犹太人的赚钱哲学》,重庆出版社出版,2007年12月第一版,2008年1月第一次印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