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证道提纲 > 课程讲义 > 文章

张忠成:使徒行传第3章(共26节)

供稿:张忠成牧师 发表于:2013-7-25

蒙恩加油站

  1. 请背诵2章36节的经文。
  2. 回顾一下第二章的主要内容。(可以分段进行回顾)
  3. 在你身上有上帝医治的见证吗?无论是肉体的、或者是心灵的均可。(在小组中分享出来)
  4. 你看了《使徒行传》第三章以后初步的印象是什么?
  5. 背诵2章36节的经文。

一、全章阅读

仔细阅读本章经文,有几节?一共26节经文。

找出你认为本章值得背诵的经文。

二、背诵经句

3章15节:你们杀了那生命的主,上帝却叫他从死里复活了,我们都是为这事作见证。

生命的主

背叛无知的世人,一直想作自己不可能作的事。

他们终于作成了一件这样的事,至少是他们以为作成了;就是把上帝的儿子主耶稣钉在十字架上。彼得在圣殿所罗门的廊下,向围聚的人宣告,人是何等的倒行逆施。

你们弃绝了那圣洁公义者,反求着释放一个凶手给你们。你们杀了那生命的主,上帝却叫他从死里复活了;我们都是这些事的见证。(徒3:15)

“那圣洁公义者”,是“圣者”和“义者”,都是指上帝说的。旧约称“以色列的圣者”(赛1:4;5:31参路1:35),在新约只用于主耶稣;以赛亚又称上帝为“义者”(赛24:16,参徒7:52;22:14),在新约中也只用于耶稣。

彼得指出:人的私欲和败坏,使人的心无知昏暗,颠倒是非;竟然至于弃绝圣洁公义的主,道成肉身的神子,而拣选一个扰乱秩序杀人的凶手!

“那生命的主”,或译“生命的王”。据 John N. Darby 指出,那是一个很难译得恰当的希腊字,在新约中共有四次,其意为“元首”,而涵义更丰富,分别译作:“君王”,“元帅”,“创始者”(徒3:15,5:31,来2:10,12:2)。

生命里面没有死亡;但反对主的人,竟然杀害了“生命的主”!这是何等大的罪行,可见人悖逆敌对上帝,到什么地步。

但人的忿怒成全上帝的荣美(诗76:10)。人无论如何反对上帝,总不能出于上帝的意外;耶稣被钉十字架,既不是一般的殉道,也不是偶然的牺牲,而是“按着上帝的定旨先见”。被交在人的手中(徒2:23)。人不义的判他死罪,却使信他的人得以称义,成圣;人把他钉在十字架上杀了,他却能“借着死败坏那掌死权的,就是魔鬼,并要释放那些一生因怕死而为奴仆的人”(来2:14-15)。而且他复活了,生命的主成为永远生命的源头,叫许多信他的人得生命。

这样,因人的犯罪,使“受造之物服在虚空之下”,就有了得赎的荣耀盼望(罗8:20-23)。等到“万物复兴的时候”就是主再临的日子(徒3:19-21)。不过,人必须先要悔改归正,罪得主的宝血涂抹,才得称义,有进入新天新地的荣耀盼望。

三、本章要旨、主要内容解释

留意本章的主要内容。我们也要注意书中所记载的内容并不一定是按照先后的次序来编排的。但是具体的我们在这里不展开思考了,只提一下大家就可以感觉到:第二章和第三章中对耶稣的认识就有区别,第二章是讲到耶稣的时候称呼为主、为弥赛亚,在第三章中称呼耶稣为先生。从人对耶稣的认识应该是渐进的这样一种观点,似乎第3章的资料比第二章的资料更加原始。

1、3章1-10节:医治瘸腿的人
1节:申初祷告的时候,彼得、约翰上圣殿去。

“申初”:就是第九时,就是下午3点钟。

在犹太人的传统规定中,一天中有三次需要上圣殿去祷告:日出的时候、下午三点、日落的时候。彼得、约翰在下午三点上圣殿去祷告,说明当时的教会还是遗留了犹太人的规矩过信仰生活的。

2节:有一个人,生来是瘸腿的,天天被人抬来,放在殿的一个门口,那门名叫美门,要求进殿的人周济。

“生来是瘸腿的”:意指这人的瘸腿是先天的缺陷,或者按照希腊人的描写,这样的人是“在他母亲的怀中的时候就瘸腿的”,也就是说这一个人从来就没有走过路。生来是瘸腿的,表示要医治这样的人是很困难的,不然他的父母亲一定早就将他治好了。

“放在殿的一个门口”:“放”这一个字的时态表示一惯性的动作,就好像是例行公事一样地再次“放”在那里。

“那门名叫美门”:虽有许多解经家推测,它可能就是由富丽堂皇的哥林多古青铜包饰的“尼迦挪门”(Nicanon Gate),但还是不容易肯定;它既靠近“所罗门廊”(参11节),故可知应系位于圣殿的东墙,人可经此门由外邦人院进入放银库(即捐献箱)的妇女院。犹太人的圣殿有三个院:外邦人院、女人院和以色列男人院。“美门”的位置可能是在从外邦人院进入女人院的那一道门。

“要求进殿的人周济”:圣殿的入口处,特别是靠近捐献箱的地方,被认为是乞讨最好的位置,因为当人们去敬拜上帝、对上帝有所奉献时,往往也更易对人慷慨。

4节:彼得、约翰定睛看他。彼得说:“你看我们!”

“定睛看”:凝神注视,目不转睛地看着。

“彼得约翰定睛看他”:眼目能够传神,他们的“定睛看”表达了几方面的意思:

①确认对方可怜的光景;②与对方表同情;③从对方物质的层面,透视到心灵层面的缺乏与需要。

“彼得说:你看我们”:邀请人注目自己,也有几方面的意思:

①引发对方的注意力;②将自己的心意传送给对方;③彼此有所交集。

6节:彼得说:“金银我都没有,只把我所有的给你。我奉拿撒勒人耶稣基督的名,叫你起来行走!”

那一位瘸腿的人也想要从彼得、约翰那里得到一些钱财。但是彼得告诉他们说:“我奉拿撒勒人耶稣基督的名,……”在犹太人的观念中,认为奉一个人的“名”行事,含意是在他的所是和权能里行事(出5:23[1];耶11:21[2])。

《使徒行传》中特别是强调了“耶稣的名”的重要性。这是上帝的恩典,凡是教会中的基督徒可以靠耶稣的名受洗、罪孽得到赦免、得到医治和安慰……

8节:就跳起来,站着,又行走;同他们进了殿,走着、跳着,赞美上帝。

“同他们进了殿”:这是一件十分了不起的事情,因为如果按照旧约的律法,凡是身上有残疾的人,是不能接近上帝的圣所,也不可向上帝献祭的。《利未记》21章16-21节这样记载:耶和华对摩西说:“你告诉亚伦说:‘你世世代代的后裔,凡有残疾的,都不可近前来献他上帝的食物。因为凡有残疾的,无论是瞎眼的、瘸腿的、塌鼻子的、肢体有余的、折脚折手的、驼背的、矮矬的、眼睛有毛病的、长癣的、长疥的,或是损坏肾子的,都不可近前来。祭司亚伦的后裔,凡有残疾的,都不可近前来将火祭献给耶和华。他有残疾,不可近前来献上帝的食物。

“走着、跳着,赞美上帝”:

“走着”、“跳着”及“赞美上帝”这三个动词,原文都是现在时态,生动地描述久病初愈后欢欣不已的光景。可想而知,当时这一个被医治的人是多么的高兴。

不仅这个瘸腿的人得到医治非常高兴,就连其它的百姓都看见他行走,也赞美上帝。(3:9)

2、3章11-26节:彼得在所罗门廊下讲道

彼得在所罗门廊下的讲道有一个原因,就是那一些看到这个生来就瘸腿的人得到医治,很多人就觉得稀奇,都围观到被医治的人那里看热闹,他们不理解: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情?甚至也有人一定会误解使徒们所行的神迹奇事。这一班人会以为彼得“好厉害啊”,他竟然可以叫一个生来是瘸腿的人得到医治,能够跳跃。可能更为糟糕的就是,他们会以为彼得是能够行法术的人,彼得有特异功能。在这样的情况下,“彼得看见,就对百姓说:‘以色列人哪,为什么把这事当作希奇呢?为什么定睛看我们,以为我们凭自己的能力和虔诚使这人行走呢?……’”(3:12)

彼得这一篇讲道的结构也是与第二章差不多的,先是要引起老百姓的注意,再指出他们的一些错误,然后引用旧约中的经文来证明耶稣就是基督。但是在引用的主体上有些区别,第二章是引用大卫王,第三章是引用了摩西。

而且彼得的讲道最终有一个目的就是要引导人转向上帝(或者悔改),彼得有三次邀请人要悔改:3章19节、23节、26节,也就是要从罪恶中转向上帝,所以26节说:上帝既兴起他的仆人(注:或作儿子),就先差他到你们这里来,赐福给你们,叫你们各人回转,离开罪恶。

13节:亚伯拉罕、艾萨克、雅各的上帝,就是我们列祖的上帝,已经荣耀了他的仆人耶稣(注:“仆人”或作“儿子”);你们却把他交付彼拉多。彼拉多定意要释放他,你们竟在彼拉多面前弃绝了他。

“亚伯拉罕、艾萨克、雅各的上帝”:这是着重犹太民族之间的那一种血缘关系,说明他们每一代百姓与上帝之间的密切关系。

“已经荣耀了他的仆人耶稣”:这不是指着耶稣的复活这一件事件,因为关于复活的事件要在15节开始才提到。上帝荣耀他的仆人应当指着耶稣在世的时候,上帝以圣灵和能力倾注在耶稣身上,使他走遍各地、广行善事,只好一切受魔鬼控制的人,以及耶稣的信息能够达到上帝的旨意。所以这里所讲的的仆人应该是引用了《以赛亚书》52章上帝受苦的仆人这样一个概念而说的。

19节:所以你们当悔改归正,使你们的罪得以涂抹;这样,那安舒的日子就必从主面前来到,

《使徒行传》与保罗的书信在拯救的神学中有一些区别,保罗的书信是比较强调上帝的恩典和人的信心。而《使徒行传》除了强调上帝的恩典之外,也经常提到人的义务或者责任,比如“悔改”、“转向上帝”、“受洗礼”、“信他的名”、“呼求主的名”等。

“那安舒的日子”:与弥赛亚来临的日子是同样的意思,是指人经过审判后进入上帝的国里所有的心境。今天,无论是世人或是基督徒,生存在世上都须经历某种程度的苦难,特别是在主再来之前必有灾难。

“安舒”:松缓,畅快,舒爽,清凉,复苏。

四、蒙恩加油站(问题解答、重点温习)

  1. 每一个小组的成员看了三章的经文以后有什么感想,或者有什么亮光可以与其它成员分享的呢?
  2. 当你做了一件美好的事情的时候,你的心情怎么样?会怎么样来看待这样的事情?
  3. 你觉得上帝的话语与我们(与人)有什么样的关系?
  4. 找出本章中引用的旧约经文。

五、分享与运用

1、3章2节:有一个人,生来是瘸腿的,天天被人抬来,放在殿的一个门口(那门名叫美门),要求进殿的人周济。

(1)一个瘸腿的人,眼能看、耳能听、口能言、鼻能闻、手能动,几乎样样都能,惟有一件不能,就是脚不能行。今天在教会里面恐怕有许多信徒是患了属灵的瘸腿――几乎凡事都能,特别是会听道、会讲道,却缺了一件,就是不会行道。

(2)外表的美观(“美门”),并不能粉饰内里的缺陷(“瘸腿”);无论是信徒个人或教会,若只讲究外表的属灵,而缺乏属灵的实际,就没有基督的见证。

(3)圣殿是最正统的场所,美门口是最吸引人的地方,进殿的人是最虔诚的宗教份子,但这一切对于生来的难处毫无帮助;就是有,也是外面的和短暂的,所以仍须“天天被人抬来”。

(4)或许你我就是那个瘸腿的,需要别人来照顾,自己从来不会走,更不会跳跃着赞美上帝,你至多只能到美门的外面,却无法进去,享受丰富、完美的生命。

(5)基督就是门。人惟有藉着基督,才能得救;也惟有藉着基督,才能得着更丰盛的生命(约10:7-10[3])。问题是:①人们常常找错了门路;②就算找对了门路,却只站在门口观望,而不思进去。

(6)我们千万不要作一个基督教的门外汉,只会望门兴叹,却从未一次真正的登堂入室,享受那殿里的肥甘(诗36:8[4])。

(7)求人周济,只能应付眼前生活的需要,却不能根本解决生命上的问题。教会若单只着眼于社会福利、物质的帮助,就会迷失在社工事业上,并未给人真实的帮助。

2、3章9节:百姓都看见他行走,赞美上帝,

(1)我们得救后的光景如何,周遭的人都在睁大着眼睛观看;主的荣耀或羞辱,全在于我们的生活见证。

(2)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美好见证,胜过传讲千百句福音的话。

3、3章12节:彼得看见,就对百姓说:“以色列人哪,为什么把这事当作希奇呢?为什么定睛看我们,以为我们凭自己的能力和虔诚使这人行走呢?……

彼得所表达出来的态度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1)他将周围人的注意力吸引到耶稣的身上,不让群众注意这个瘸腿的,也不要注意他自己,不夸大自己,不窃取上帝的荣耀。

(2)彼得也不以自己的虔诚来催逼上帝做某一些事情,这就可以给我们看到使徒是一位寻求上帝旨意、使上帝旨意完成的人。

(3)他对自己的同胞也是怀着爱心的,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没有爱心的就不能做什么事情,就算做了也是要打折扣的。彼得称呼他们说“以色列人哪”。他们的态度就是要引导听众来归到正路上面。

4、3章23节:凡不听从那先知的,必要从民中全然灭绝。

这节经文是重视上帝的话语(耶稣的话语)的重要性。人应该听从耶稣的话语才能得救,正如旧约的时候以色列人听从摩西的话语一样。《使徒行传》是比较重视耶稣的话语,在保罗的书信里似乎没有这样的意思。彼得的讲道之中就非常重视圣经的话语,经常引用圣经的话语。(徒3:22引自申18:15;23节引自申18:19;25节引自创12:3,22:18,26:4,28:14)。这是《使徒行传》的一个特点,新约学者巴列特也承认,路加的《使徒行传》大幅度地运用旧约圣经,是所有新约的作者中,最意识到旧约圣经的重要的一位。

上帝的话语绝对是我们作为基督徒的人所需要重视,并且也是需要遵行的。


[1] 《出埃及记》5章23:(摩西)自从我去见法老,奉你的名说话,他就苦待这百姓,你一点也没有拯救他们。

[2] 《耶利米书》11章21节:“所以耶和华论到寻索你命的亚拿突人如此说:‘他们说:你不要奉耶和华的名说预言,免得你死在我们手中。’

[3] 《约翰福音》10章7-10节:所以耶稣又对他们说:“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我就是羊的门。凡在我以先来的,都是贼,是强盗,羊却不听他们。我就是门,凡从我进来的,必然得救,并且出入得草吃。盗贼来,无非要偷窃、杀害、毁坏;我来了,是要叫羊(注:或作“人”)得生命,并且得的更丰盛。

[4] 《诗篇》36篇8节:他们必因你殿里的肥甘得以饱足;你也必叫他们喝你乐河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