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证道提纲 > 神学论文 > 文章

曾跃:浅论教会圣职人员的基本素质

供稿:曾跃传道 发表于:2013-7-28

引言:

    一个在教会之中侍奉上帝的圣职人员,在信徒的眼中他是一个优秀的牧者,在教会之中他是一个合神心意的领袖,在神的眼里他是一个好的仆人。社会的各个领域都在不断发展,作为一个21世纪的教牧人员不但殷勤于圣工,同样也需要在个人的品格及自身条件上做到殷勤。21世纪的教会是个多元化的教会,教会中具备各种各样的人才,每个信徒生命光景不同,他们都有不同的需要,因此,教牧人员必须要全方位装备,要不断地追求来充实自己。

    这将是本文所关注的问题,可以使我们教会的圣职人员在各样的素质方面不断造就自己,教会才能更好的完成上帝托付的大使命。当然这一切的讨论都不能离开我们信仰的根基——《圣经》。我们需要从《圣经》中去发现合乎上帝心意的教会圣职人员所必须具备的素质。

 

一、一个圣职人员是一个好牧者

    主耶稣他是群羊的大牧者,是一个好牧人,是灵魂的牧人。(来13:20,约10:11彼前2:25)主耶稣在世的时候,作为群羊的牧者,为人树立的榜样。同样作为教会的每一位圣职,不论在任何地方,或任何种牧职,必须执行正确规定的牧养;而在执行时,他要把握住原则,不然便必半盲目地或凭个人经验去实行。 1偏离了这些原则,既不能达到牧养的真正目的,也不能结出荣神益人的生命果实,而教会的各种活动终将失去其属灵的意义。许多教会的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不但是由于方向不清楚,也由于牧养的原则出了偏差和问题。

    从宗教改革时代起,“牧养”(Pastoral)一词便有两个意思。从慈运理的牧者一书开始,“牧养”与“牧师”的工作有关。凡牧师或牧者所作的都是牧养的工作。其功用随着衔头而来。这意味着一个叫作“牧师”的人所作的一切都是牧养。 2牧养的观念,在本质上,不止是态度的,也是品性的。这就是说,它所表现出来的,是一个有恩赐的人,蒙神呼召,担任服务他子民的工作。他的服务,是一个有位格的服务,因他不止是一个职员而已。牧师的职事,不止是一种职务,也是一种生活方式,是奉行神旨而有特质的生命。 3

    “牧养”也用作第二个意思,那就是想强调该词原来的意义。十八、十九世纪谈及“普门尼克斯”(Poimenics),意思是牧养的研究,因为它源于希腊文中牧者(Poimen)一字,而这字又由一个解作喂养或看顾羊群的动词而来。 4牧养的中心内容乃是牧人对其羊群幸福之热切的关心。 5喜尔得纳用“牧养”的观点包括治疗或医治的功能,支援或维持的功能及指导的功能三方面的内容。所谓医治是使其成为“完整”,尤其是指在功能上的完整。医治也可以解释为把失去的功能重新恢复之谓。因此医治可作为恢复功能上之完整的过程。至于支援或“站在一旁”使能随时加以帮助的意思。支援亦有安慰的意思,使哀悼丧气的人得到精神的振作,使其能有勇气面对现实。因此在牧养的观点来看,当医治成为不可能时,支援则可用来做牧养的第二个方式或功能。最后,“指导”的含义是辅导者把受辅导者本身内已有的资料 “引出”来的意思。

    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社会、不同的阶层、不同的条件之中,牧养工作从内容到形式的各个环节,都会很不一样。首先,“牧养”是一种关系,是牧人与羊的关系。这牧养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是牧人与羊息息相关的。牧师与会友的关系亦应该像牧人与羊的关系,是密切的,是息息相关的。这关系是有关怀性的,是带领的,医治的,引导的,安慰的,保护的,是赐福的。 6其次,牧养关系工作,并不限于任何时候和场合,在不同的事工上,都可以引用;如讲道、崇拜和社会活动中。 7牧养的范畴不是单一的,是多面的;不是规定的,而是自发的;不是静止的,而是活动的。

  教会中的圣职人员的原则是体现在以下的几个方面:

 1. 教会在方向上必须高举基督。具体学习的方面如下:

 (a) 教会的建造绝不在真理上妥协,不偏离基督为中心这一根本。要竭力帮助信徒认识基督的丰富与奥秘,因为认识基督是高举基督的前提。

 (b) 凡事在主里彼此顺服。不容让人的血气和利害关系影响、干涉,甚至把持教会。教会领导的核心成员都应该学习,既不把个人的看法强加于教会之上,也不轻视与自己看法不同的人。教会任何的工作都要以顺服真理和彼此顺服为前提。牧者本身更要有顺服的见证。

(c) 恒切祷告,明白神的旨意和带领。不祷告不能明白圣灵的带领,不恒切不足以带出深入有效的祷告。

 2. 教会在工作上必须连于基督。应当学习的方面是:

 (a) 同心合意是牧养工作得着果效的关键。教会事工没有同心合意宁可不作,不同心也不会有见证的果效。

 (b) 认同异象是同心合意的前提,彼此相爱是同心合意的基础,遵行神旨是同心合意的目的。

 (c) 牧养的工作不是凭人的聪明才能,需要靠圣灵的大能;也不是少数人所关心的事,而是需要全体圣徒配搭的服事。

 3. 教会在生活上必须效法基督。所学习的有以下几方面:

 (a) 过分别为圣的生活,不随从今世的风俗,反倒要心意更新而变化。

 (b) 交托信靠,帮助信徒在每天的生活中经历主的同在。

 (c) 常常效法主的谦卑,学习替人洗脚作仆人的服事。

    教会的牧养若在以上的原则上坚持实行,则没有不蒙神祝福的。反之,若在这些原则上妥协甚至完全违背,则必定大受亏损,并且多有失败和羞辱。

 

二、一个圣职人员是一个好领袖

   教会的圣职人员在承担教会牧羊的同时,还是成为教会的领袖。旧约圣经中让我们看到以色列人关于领袖概念的称呼有:族长、首领、士师、君王、省长、大祭司、祭司长、长老、文士等涉及以色列人的政治和宗教领域。新约提到的教会的监督(主教)、长老、牧师、教师、执事,这些教会的领袖也都是“教会圣职”这个概念的来源。

    《新华词典》给出的定义是:“领袖”指国家、阶级、政党或团体中最有权威、最有影响力的领导人, 8在近代多指政治领导人,如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现代汉语词典》中和领袖密切相关、意义接近的另外一个词“领导”的意思是率领并引导朝一定方向前进的人。 9《领导:魔术、神话或方法》一书中将“领导”定义为:第一、一个人。第二、参与在一个过程中。第三、这个过程是可影响和发展成一个群体。第四、为要完成一个目的。第五、藉着超自然能力的方式。 10盖瑞威尔斯(Garry Wills)认为“领导是发动他人趋近领袖及追随者认同的目标。” 11对以上的定义稍加概括,我们就可以对领袖的定义有一些明确的把握。领袖是一个人——一个有目的、有权柄、有影响力的人,率领并引导一个群体朝一定的方向前进。

    任何一个群体都需要领袖,教会也不例外。圣经告诉我们,教会是上帝的家,是圣灵的团契,是基督的身体,是全体蒙上帝选召之人的聚集。既然如此,有人会得出结论,有上帝作我们的王、让基督作我们的领袖不就可以了吗?干嘛还需要人作领袖呢?但是圣经当中清楚的提到领袖的设立,是出于上帝自己。

    在新约中,保罗告诉我们“他所赐的有使徒,有先知,有传福音的,有牧师和教师。为要成全圣徒,各尽其职,建立基督的身体。”(弗4:12-13)这很清楚的表明了神设立圣职,成为教会的属灵的一个领袖。耶路撒冷大会上,教会为外邦信徒要不要受割礼的问题产生了分歧的时候,雅各站起来,代表教会宣告了上帝的心意: “所以据我的意见,不可难为那归服神的外邦人。只要写信,吩咐他们禁戒偶像的污秽和奸淫,并勒死的牲畜,和血。”(徒15:19-20)一场关系到了教会的发展道路的激烈争论就此结束,这就是领袖的作用。美国巴纳研究集团的创办人及总裁巴乔治(George Barna)通过十五年的精心研究,得出一些关于美国教会前途的结论。其中核心结论就是因为缺乏强有力的领导,美国教会逐渐走向死亡。就算面临空前的机会及富裕,教会已经陆续失去影响力。主因便是缺乏领导。他甚至认为:没有什么比领导更重要。 12这个让人触目惊心的结论,让我们看到教会是何等需要领袖。

    上帝通过他所设立的领袖,将自己的旨意传递给祂的百姓,并按照祂的要求管理、带领、牧养祂的百姓,使他们可以明白上帝的心意、遵守上帝的律法、完成上帝所托付他们的使命。因此,领袖对于教会是十分必要的。

    教会需要领袖,教会到底需要怎样的领袖呢?巴乔治特别的提醒我们要谨记“领导是门艺术,并非科学。你要带领上帝的子民,就得依照祂的心意做。 13《领导:前言》那么上帝的心意是什么呢?教会的领袖需要具备怎样的素质才能被上帝使用呢?其实,圣经中已经给予我们有关教会领袖诸多清楚的条件:

  1. 上帝的拣选

    教会的领袖,必须是上帝亲自拣选的,这是教会领袖的第一要素。大卫王自己亲口证明,自己作王是上帝的拣选和恩典(撒下7:18-19),所以他一生敬畏上帝,成为了领袖的典范——合上帝心意的人。主耶稣的门徒都是他按照上帝的旨意所拣选的。他们虽然大都没有什么高深的文化知识,只是一些无知的小民,但是他们却被上帝大大使用,因为做工的果效来自拣选人的主。

    被上帝拣选的人才能被上帝所使用。当然这个拣选可能是上帝亲自的呼召,像旧约的摩西、约书亚、大卫,新约的众使徒,他们有清楚的异象或是亲自听到主的呼召。也可能是上帝通过人的祷告或选举拣选的,如补选的使徒马提亚、司提反等七位教会的执事等。这些人都是被上帝大大使用的人,成为了上帝选民的祝福。若没有上帝的拣选,自己靠着自己的努力或者一些别的依靠站在教会领袖的位置上,那将是成为教会的破口,成为上帝家中的定时炸弹,危及教会的事工和形象。因为他们无法按照上帝的心意去工作,也没有上帝的能力和祝福。教会历史当中这样的人实在是屡见不鲜、数不胜数,应当引起我们今日教会的足够重视。故此,上帝的拣选是教会领袖的第一要素。

2、属天的异象

   教会的领袖,必须要有属天的异象。异象不一定是亲眼看见了上帝或是什么特别的启示,也包括一种属灵的洞察力,是一种来自上帝的带领。

    异象带来方向。韩瑞克(Howard Hendricks)在一次领袖大会说过:“一个领袖就是要成为心里面有块磁铁、头脑有个罗盘的人。” 14所谓罗盘就是指引方向的,这是领袖必不可少的素质。领袖是上帝亲自拣选的人,将上帝的心意带给教会。如同牧人走在群羊前面一样,教会的领袖要带领教会往前走。人们不希望被管理,他们希望被带领。因为信徒需要管理,更需要带领。圣经说:“没有异象,民就放肆”(箴29:18)。教会的领袖如果没有异象,就是从上帝而来的带领,他将无法按上帝的心意带领教会,牧养信徒。这样教会的事工很容易陷入混乱,教会也很难有健全的发展。但让人触目惊心的是:当今的一些教会,根本没有异象,事工都不过是在按部就班,根本不知道教会究竟要做些什么。因为他们的领袖没有异象,不知上帝要让他们做什么。

   异象带来力量。保罗的经历可以给我们一些启发,他为主受过的苦比众门徒都多(林后11:23-29),但是当保罗在面对亚基帕王的审判时,仍旧大胆的为耶稣基督做见证,他说“故此我没有违背那从天上来的异象”(徒26:19)。因为,上帝给保罗的异象,不仅是指引他的方向,也是他信心和力量的保障。可见,属天的异象是教会领袖所必需的要素之一。

  1. 敬虔的生命

    敬虔的生命是教会领袖权威的有力保证。一个教会领袖是否具有权威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生命光景。通常那些有着敬虔生命的领袖,在信徒的心目中具有很高的权威,信徒也愿意跟随这样的领袖。我们的主耶稣就是领袖的最佳典范。虽然他没有任何世上的权柄,但他的言谈举止都透露出一种权柄(太7:28-29),让人敬畏、让人甘愿顺服。而反观那些身居高位的祭司长、长老、文士、法利赛人等等,他们的教导却让人感受不到权柄。原因何在?他们缺乏属灵生命的影响力。耶稣没有一兵一卒,但是他的国却是牢牢地建立在人的心里。耶稣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但是他的跟随者却有千千万万。直到今天,可能有人会反对基督教,可能会对教会说三道四,但是没有一个理智正常的人说出耶稣的不足之处。甚至是很多反对宗教的人,对于耶稣的品格也是大加赞赏。例如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干将、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陈独秀,1920年发表了《基督教与中国人》,在文中他呼吁“要把耶稣崇高的、伟大的人格和热烈的、深厚的情感,培养在我们的血里,将我们从堕落在冷酷、黑暗、污浊坑中救起。”还说“除了耶稣底人格、情感,我们不知道别的基督教教义。这种根本教义,科学家不曾破坏,将来也不会破坏。” 15这让我们充分了解到耶稣的生命魅力。如果我们也想能够具有属灵的权柄,在信徒中间具有一定的影响力那么我们必须要有敬虔的生命。因为敬虔的生命来自与上帝之间的密切关系。所以,教会的领袖首先要努力培养自己的敬虔生命,进而用生命去影响生命,用生命带动生命。

三、一个圣职人员是一个好仆人

   一个圣职人员,他不单是信徒的好牧者,教会的好领袖,更是一个神的好仆人。仆人(servant):意思是专门服务于主人,主人对他说来,他就来;对他说去,他就去;没有任何借口。一个合神心意的教会圣职人员,必然也是神的好仆人。

   做一个好仆人是教会的圣职人员需要有的一个心志。社会的领袖是有权利、地位的,要受别人的服务,而教会圣职人员却是要服务别人。教皇的冠冕上写着“众仆之仆”,意思就是仆人中的仆人。

    当耶稣最后一次带领门徒走向耶路撒冷的时候,耶稣知道自己离世升天的日子到了,他要准备如何接过上帝手中的苦杯——走向十字架,而门徒们却在争论者谁为大的问题。耶稣就明确的告诉他们,说“你们知道外邦人有君王为主治理他们,有大臣操权管束他们。只是在你们中间不可这样。你们中间谁愿为大,就必作你们的用人。谁愿为首,就必作你们的仆人。正如人子来,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并且要舍命,作多人的赎价。”(太20:25-28)他来到这个世界,作领袖来带领我们。但是他牺牲了自己,为了我们舍命,让我们的生命得到被拯救。面对这个世界的挑战的时候,让我们的事奉有受苦的心志,谦卑的心志,有仆人的心志。耶稣这段经典的教导让我们看到合乎上帝心意的仆人的形象,也成为了后来教会领袖们的座右铭。

    耶稣是大祭司又是大君王又是大先知。但是耶稣给我们留下美好的仆人的榜样。吃完逾越节晚餐,他就离席站起来脱了衣服,拿一条手巾束腰。 随后把水倒在盆里,就洗门徒的脚,并用自己所束的手巾擦干。(约13:4-5)这一系列的描述,当时的人都会明白,洗脚是仆人的事情。耶稣是他们的夫子,是他们的主,是大祭司是先知,却洗他们的脚,这就是仆人的形象,这就是领袖的榜样。作家Jop Eugene Habeeker说“真领袖以服务为心态。他们服侍众人,以别人的好处为念;即使有时不受欢迎,不被人感激,也在所不辞。因为真领袖是被热情,而非个人的真情所派策,他们甘愿付出代价,成全别人。” 16教会领袖是上帝的仆人,是服侍众人的,就必须有仆人的心志。

    仆人领袖是依据耶稣的领导模式,耶稣他是祭司、是先知的圣职,但是他更多的是以仆人的形象和身份展示在人们的面前。因此教会的圣职人员与仆人的这两个角色并不冲突,实际上是可以合而为一的。

    在教会里的圣职人员是教会的领袖,虽然教会中仍必须要有最高的领袖,但这领袖并不是专横的,他要受一群具相当知识的人所影响、监察和考验。领袖只是“群英之冠”,在众人中作仆人。事实上,在教会中人人都要事奉,故人人都是仆人,但神及召一些信徒成为教牧传道人,给予领导性的职分,他们在众信徒中被列为“群英之冠”,即使教牧传道人只是一群仆人领袖之首,仍是一个领袖,但并不是唯一的领袖,他的职能是培育更多的领袖,使领袖人才不缺乏。 17如果没有甘做仆人的心志,就无法具有仆人的形象,也就无法成为合乎上帝心意的器皿。

结语:

    今日的中国的经济、文化飞速的发展,对于教会圣职人员的挑战和压力也是越来越大,对于教会圣职人员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一名合神心意的教会圣职人员,他必须能够了解当下中国教会面对的处境,也必须要知道怎样带领教会面对这这些处境。这就要求教会的圣职人员不仅仅有着美好的属灵生命,也要有丰富的学识才能够和社会各界进行对话;不仅仅有属天的异象,还要有充足的勇气去面对一切的挑战;不仅仅有仆人的心志,还要有团队的精神使得全教会都行动起来;不仅仅有上帝的拣选,还要认识到领袖的重要性,才能够牧养好不同层次的信徒,才能够使教会有健康的、持续的发展。因此在这个时代作一个在信仰上纯正、神学有造诣、自我道德修养高尚且有广阔胸襟的教会圣职人员实为重要,这些不仅是我们自身的要求,对于教会,对于广大信徒来说教职人员的要求亦是如此。


1 候活·祈连堡著,《牧养与辅导》,香港:基督教文艺出版社,1988年,第3页。

2 喜尔得纳著,《牧范学导言》,马鸿述译,香港:基督教文艺出版社,1977年,第1页。

3 瑟格勒著,《教牧学要义》,萧维元译,香港:浸信会出版社,1985年,第66-67页。

4 喜尔得纳著,《牧范学导言》,马鸿述译,香港:基督教文艺出版社,1977年,第1页。

5 喜尔得纳著,《牧范学导言》,马鸿述译,香港:基督教文艺出版社,1977年,第89页。

6 曹敏敬著,《教牧心理辅导》,香港:基督教文艺出版社,1987年,第21~22页。

7 候活·祈连堡著,《牧养与辅导》,香港:基督教文艺出版社,1988年,第17页。

8《新华词典》,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年,第531页。

9《现代汉语词典》,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年,第722页。

10麦克基亚S.Macchia:《健康的教会》,廖和美译,台北:中华福音神学院出版社,2005年,第166页。

11巴乔治George Barnard:《领导话领导》,谭国治译,香港:天道书楼有限公司,2008,第6页。

12巴乔治George Barnard:《领导话领导》,谭国治译,香港:天道书楼有限公司,2008,第2页。

13巴乔治George Barnard:《领导话领导》,谭国治译,香港:天道书楼有限公司,2008年,前言。

14麦克基亚S.Macchia:《健康的教会》,廖和美译,台北:中华福音神学院出版社,2005年,第166页。

15李赞恩:《陈独秀论基督教教义》, http://leezane.ccblog.net

16王俊:《教会事工管理》,北京:宗教文艺出版社,2008年,第245页。

17 曾立华,《新时代领袖的塑造》,香港:天道书楼出版社,2003年,第8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