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仰造就 > 见证如云 > 文章

群雁高飞头雁领 圣歌团的领头雁

供稿:孙贵元 发表于:2014-2-15

杨旅复老师已90岁高龄,但精神矍铄,思维敏捷,耳聪目明,足力颇健,在带领唱诗班侍奉神的工作中,她坚持不懈地向着标杆迅跑,可谓“日暮行雨,春深著花”。她常说:“我与你们圣歌团的年轻弟兄姐妹们在一起,心里充满喜悦,觉得自己永远年轻。”杨老师恰似一只圣歌团的领头雁,又是一位在侍奉神、赞美神、跟随主的征途上不知疲倦,与时间赛跑的人。 (一) 杨旅复老师是一位中国基督教会音乐家,中国基督教圣诗委员会委员,《赞美诗(新编)》编辑委员会委员;她是前中国基督教协会副会长、浙江省基督教协会会长蔡文浩牧师的夫人。 蔡文浩牧师生于1913年,1928年受洗归主。江苏江阴人。1940年,他毕业于上海沪江大学,1945年毕业于上海金陵神学院。1947年获美国普林斯顿神学院神学硕士。50年代时,他历任中华基督教会浙江大会执行干事、全国总会副执行干事等职。1960年起,他担负起浙江省基督教的领导重任,是浙江省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主席兼浙江省基督教协会会长。1980年以后,他还担任中国基督教协会副会长。是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七届全国政协常委。 杨旅复老师生于1916年,1937年从苏州景海女校音乐专业毕业,1945年毕业于上海沪江大学社会系,后曾去美国威士哈特合唱音乐学院进修。她除了在不少学校担任过英语、音乐教师外,对推进圣乐一贯努力,不断探索,积极向上,创作了许多优秀的圣乐作品,她曾任中国基督教协进会音乐干事等。 解放前,杨旅复老师与蔡文浩牧师早年同在上海沪江大学求学、相识、恋爱。大学毕业结婚后,她俩同在苏州工作。因志同道合,与神合二为一,后来,两人又同去美国,蔡牧师就读神学,杨老师学圣乐,深造一年后回国工作。 1948年回国重返苏州不久,因蔡牧师担任原中华基督教会浙江大会执行干事而动迁杭州。 1956年从杭州迁入上海,蔡牧师和杨老师即在上海基督教协进会投入工作。当时,杨老师在上海国际礼拜堂唱诗班担任指挥。 1959年杨老师又重返杭州,在浙江余杭塘西中学担任音乐和英语教师直至1975年退休。退休后,杨老师在浙江医科大学分校教英语,业余时间一直在杭州市基督教会思澄堂担任圣歌团指挥。“文革”以后,积极帮助杭州鼓楼堂恢复圣歌团。 (二) 1980年中国基督教协会恢复工作后,大家一致认为:当时首要的工作是出版圣经、赞美诗,圣经已开始重印,赞美诗则须重新编辑。 1981年中国基督教圣诗委员会成立时,蔡牧师和杨老师被邀请担任《赞美诗(新编)》编辑委员会委员。他们密切合作,无论是在创作新诗,还是在编辑工作方面都给予大力支持。杨老师利用暑假休息时间专程去沪,义务协助编辑工作。《赞美诗(新编)》编辑部曾一度在杭州集中办公。他俩与其他几位编辑担起了全国千百万基督徒的重托,全力以赴投入编辑工作,经常日以继夜、不辞辛苦积极努力工作。《赞美诗(新编)初稿写成后,杨老师抽空校对、校阅经常工作至深夜,用红蓝墨水,分别写出应修改的地方,还写出大量补充的材料。 《赞美诗(新编)》内由蔡文浩作词,杨旅复谱曲的圣诗有第110、125、170、331等几首。 此外,杨旅得还为第137、152首谱写了新曲词。第23、72、81、82首是她的译词。第381首是她的配词。 1981年,当《赞美诗(新编)》编辑部因同工建议他们夫妇二人同写一首复活节用的诗歌时,蔡牧师欣然应允。蔡牧师说:“这些年来,中国信徒见证了主复活的大能在教会中的作为,使中国教会从患难与困扰中出来,走到平安与喜乐之中。我们应该有自己的诗歌,来表达中国教会弟兄姐妹的心声。” 关于这首诗《复活喜讯歌》的构思过程,作者首先考虑复活节与圣诞节在内涵及表达方式上的不同。圣诞节主要是以欢乐的心情来庆祝主的诞生;复活节则是纪念主的舍身与复活,主要表达门徒们由伤感变为喜乐,由失望变成希望,由软弱变为刚强,最后献身于主,建立教会。因此,蔡牧师认为:“仅仅渲染复活节的欢乐气氛是不够的,复活节的诗歌应该刻划当时门徒们的灵程变化,来激励我们的信徒信仰与生活,促进我们的灵命。” 这首诗的三节歌词好像三幅图画。重现了约翰福音新记载的耶酥复活后向门徒显现的三个情景,三副不同的画面,它们根据约翰福音第20章1至18节(参可16:1-10;约20:19-29;21:1-2),分别叙述爱主的门徒,特别是抹大拉的马利亚如何听闻主声,转愁为喜;小楼上充满疑虑的门徒,因见主显现,坚定了信心;彼得•约翰在提比哩亚海边,不但认出了主,而且重新接受喂养主小羊的差遣。副歌反映门徒已经从愁苦中被释放,能够引吭高歌“基督已复活”。作者把“复活大能充我心,改变我生命”作结尾,去传达复活的喜讯。 杨旅复老师谱曲,很注重“反复朗读歌词,熟悉歌词,使乐思自然进入词意”。这首诗的曲调很好地配合了歌词的进行。 此曲用的是6/8节拍,作曲愿意要求欢快,每小节作二拍子计算,不能唱得太慢,音值一长一短,类似欧洲的“船歌”,给人以行进向前的感觉,这就勾划出“女徒行匆匆”的形象。前两行乐句的色彩是迷幻的,反映门徒在困惑中的探索。第三行“忽闻主呼唤,仰见主慈容”,音乐亦豁然开朗,发展至“喜讯乐传颂”时,似乎乐曲已经可以结束。可是主复活这件事给门徒内心的震憾实在是太大了,副歌亟需把这激情再加强。于是产生音调逐句上升的两次宣告:“基督已复活”,以报喜的声调出现。结尾重复和四行的曲调。使全曲达到高潮,有力地完成整个作品的创作。 经文:“快去告诉他的门徒,说他从死里复活……”(大28:7)。《复活喜讯歌》这首赞美诗是蔡文浩牧师和杨旅复老师共同合作的结晶。 《赞美诗(新编)》编辑工作完毕后,当时上海印刷厂任务十分紧张、繁重、难以承印。蔡牧师和杨老师及浙江两会同工们又挑起了联系印刷厂并负责出版发行等重担。《赞美诗(新编)》经过了一番周折,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在1983年问世,及时供应给全国各地教会需要。在蔡牧师和杨老师合伙创作的圣诗中,《学做好牧人》是流传最广的一首。 经文:“约翰的儿子西门,你爱我吗?……你牧养的羊。”(约21:16) 自从1979年教会恢复工作以来,面临的难题之一便是缺少牧师。为此,各省市基督教协会都很重视推荐合格的传道人受牧师圣职。《赞美诗(新编)》编辑部的同工们考虑到,在庄严的按立牧师典礼中,很需要一首适合那种氛围用的诗歌,便邀请蔡牧师与杨老师合作一首。 蔡牧师在说到他创作这首诗的构思时说:“我用‘学做好牧人’作为歌题,因‘牧师’是教会中的一种圣职。但‘牧人’的含义更广,包括教会中牧养信徒的人员就有——牧师、长老、传道以及当前在教会聚会点中负责讲道、照顾群羊的义工人员,我希望这首诗不仅在按主牧师时唱,也能在传道人聚会中、义工培训中以及平时礼拜中唱,用以激励担任牧养的人都能学习耶稣,做个好牧人。” 全诗分三节。第一节把主是好牧人的形象在我们面前;为羊舍命,羊也认识牧人,与他声声相应(约10:11-16);第二节是以彼得、保罗等信徒爱教会的榜样,激发我们忠心服事羊群的心愿;第三节以诗篇第23篇的话提醒我们,要做一个好牧人,自己是要做一只靠主杖竿带领、紧跟主行走的羊,才能得到恩惠与力量。这就落实到副歌中“谦卑奉献”的含义。有人对这首诗体会道:“这诗的特点不是炽热的语言或号召性的文字,而是温顺、委婉、朴实的感情流露。‘好牧人’是要谦卑地学着去做的,就以全歌的最后一句是它的核心。” 杨旅复老师在为这诗谱曲时。根据歌词的内涵做文章、尽量表达简朴、诚恳的情绪,同时使曲调悦耳动听又易学易唱。当歌词介绍“好牧人”的形象时曲调平铺逐渐发展,趋向高潮。副歌中是重复句,音乐原形是一样的,但第二句比第一句高三度:“我愿献身心,我愿献身心。”体现出奉献身心的虔敬与诚恳态度。最后一句趋于平稳的结尾,也是为了刻划“学做好牧人”的谦卑心情。 这首诗发表后,果然实现了作者的期望,不仅在按立牧师典礼上经常被唱诵,在农村义工培训班等各种场合里也不断地唱颂。 (三) 1993年11月,我们敬爱的蔡文浩牧师病重期间,杨旅复老师每天前往浙江医院探望、照料,但她并没有因此而耽误浙江神学院的教课和思澄堂圣歌团、杭州市联合圣歌团的练唱,从蔡牧师病重到去世只请过半天假(蔡牧师蒙召归天那天)。蔡牧师的追思礼拜中,杨老师亲自指挥思澄堂圣歌团、联合圣歌团两个唱诗班一同合唱《学做好牧人》这首圣诗: 耶稣好牧人, 爱羊愿舍身, 众羊合群归一牧, 与主声应声。 今日蒙差遣, 甘苦随主行, 服事教会尽全心, 忠诚喂羊群。 求主常加力, 求主多赐恩, 主的杖竿赐安慰, 福杯溢我身。 我愿献身心,我愿献身心, 谦卑学做好牧人。 蔡牧师和杨老师合作的这首圣诗《学做好牧人》,那朴实意深的诗句,优美激昂的旋律,曾激励过无数牧人员在侍奉主的道路上,忠诚喂羊群,谦卑学做好牧人,曾震撼过无数弟兄姐妹的心。 蔡牧师魂归天家后,每当杨老师走进书房,仰视悬挂在墙上蔡牧师面带微笑的遗相时,多少往事涌上心头,特别是那段蔡牧师生前与杨教师共同创作的第331首《效法诸圣歌》、第125首《教会我所爱》两首赞美诗,至今仍历历在目,记忆犹新。 经文:“我们既有许多的见证人,如同云彩围着我们,就当放下各种的重担,脱去容易缠累我们的罪,存心忍耐,奔那摆在我们前头的路程。”(来12:1) 当年,蔡文浩牧师谈虎色变谈到写这首诗的动机,是为了“抒发我对圣经中几位圣贤的爱慕这情,见证他们怎样用信心和行为的感召力,为上帝成就了大事。希望大家一起效法他们健全而平衡的信仰生活。” 蔡牧师认为:基督徒的信仰生活往往是坎坷不平的。有的遭遇是出于上帝的磨炼,为使其生命生长得更丰盛;但也有的困难是由于自己的错误追求所造成的。如有人片面追求脱离现实的“属灵”追求,使自己陷入生活的死胡同里,遭受许多不必要的苦恼,实为可悲现象。 蔡牧师从圣经中领受到诸位圣徒的榜样。他们所以能被上帝重用而作了大事,乃是由于他们的信仰生活是健康的;信仰与生活之间,信心与行为之间是平衡的。他们多么爱上帝,又多么爱人。他们的生活中也有坎坷的经历,但他们没有走入歧途,而是按上帝的选召作成该作的工。这应该是我们今天的基督徒所效法的榜样。 歌词共六节,前五节列举亚伯拉罕、摩西、大卫、彼得、保罗为例,每节后面以“我要效法他”的愿词结尾。第六节是总结,最重要的一句是“信心行为感力大”,落脚于“诸圣我效法”。 杨老师对这首诗的理解是:既有追求诸圣的含义,也有效法他们的好榜样的积极意愿。为此她在前三句叙述诸圣事迹的部分,使用表达怀念之情的小调式,但旋律却逐句上升,达到高潮,使人如见诸圣先贤高大挺拔的形象。最后一句表达心迹时,使用大调式,充分显出坚定的诚意。曲调恬静、深沉,又有虔诚的韵味,但很流畅,易唱。 经文:“你们也靠他同被建造,成为神着圣灵居住的所在”(费2:22)。第125首《教会我所爱歌》,杨老师谈到了与蔡牧师共同创作这首赞美诗,深有感触地说:“蔡牧师为教会辛勤工作四十余年如一日。教会的真理与实践是他经常思考的内容,这首诗是这种思考的总结。 蔡牧师把圣经所讲的有关教会的道理,概括在这首诗内,它好比是一篇有关教会的讲道提纲,信徒也可以通过唱颂,进一步明白教会的性质。 这首诗每节的内容都有圣经的道理和根据。如第一节说教会是上帝的殿,见《哥林多前书》3章16节;第二节说教会是上帝的家,见《提摩太前书》3章15节;第三节说教会是主的身体,见《以弗所书》1章23节;第四节说教会是主的新妇,见《以弗所书》5章23节;最后一节说教会是金灯台,见《启示录》2至3章所描写的7个教会。 蔡牧师还在副歌中提出了我国教会的特点:即是实行“自治、自养、自传”的教会。而且正在按照圣灵的带领走合一的道路,这就是这首诗具有中国教牧同工的创作性格。“教会我所依,教会我所爱”两句含有深情。“爱”字是常用的,“依”字却更有眷念之情,反映信徒对我国走三自道路的教会的热爱。 杨老师反复朗读了这首诗,她用五声音阶为这首诗谱曲,是为说明这是一首中国赞美诗。高潮在副歌的最后一句。“圣灵”两个字落在高音之上,虽不大容易唱,却是含义深长。教会的合一是主的祈求,在实践中有时困难重重,但有圣灵带领引导,前程还是充满光明与希望。 (四) 1989年9月4日,在杨老师的倡导下,组建成立了杭州市联合圣歌团,杨老师亲自把关,经过遴选,将5个教堂优秀的圣歌团成员吸收到联合圣歌团。每星期一晚上7点到9点又增加了一次指挥练唱的时间。杨教师白天给浙江神学院的学生每星期要上六堂课(英语、圣乐)每周两个晚上指挥两个圣歌团练唱,主日晚礼拜时在思澄堂还要指挥献唱。 为了使神学生在圣乐上能尽快提高,达到较高的演唱水平,杨老师时常利用业余时间耐心指教神学生如何识五线谱,怎样尽快掌握发声技巧等,组织神学生练唱时常常废寝忘食。每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杨老师才能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回家后,还要忙些家务、备课、批改学生作业,编写圣乐教材,伏案疾书至深夜。一批又一批的神学生在杨老师的谆谆教诲下,从一个不识五线谱或简谱的音盲,到不但能识简谱和五线谱,而且拿到一首陌生的歌曲,只要钢琴声奏响,马上就能合着琴声,唱准唱好这首新歌。杨老师总是以高标准严格要求来要求每一个神学生和圣歌团的成员,拿到一首新歌后,眼睛看谱或心里看字,嘴里唱出歌词来。一届又一届的神学生通过二至三年学习后,在圣乐歌唱水平和乐理知识方面都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神学院。杨老师用辛苦的汗水,为培养一批又一批圣乐方面的人才做出了无私的奉献。为教会在圣乐发展建设方面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杭州市联合圣歌团像一株幼苗,在杨老师的呵护下,蒙神的恩典,沐浴着主的雨露、阳光;在杨老师用心血辛勤栽培浇灌下,茁壮成长,终于结出了丰硕的成果。 1990年12月31日,联合圣歌团在杨老师的率领下,坐火车赴宁波百年堂献唱。经过数小时颠簸,杨老师下车后,感到身体不适,呕吐不止。圣歌团的弟兄姐妹见此情景,心急如焚,担心不已。当天晚上7点,滴水未进的杨老师拖着有病的身子,迈着坚实的脚步,一步一步地走上指挥台,圣歌团的成员无不为之捏了一把冷汗,无不被杨老师的行为所深深地感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圣歌团在杨老师的指挥下,唱出较高的水平,每一位成员都发挥得很好,受到了宁波教会牧师、长老和弟兄姐妹们的好评和赞誉。 1995年4月29日,80高龄的杨老师率领联合圣歌团前往浙江义乌稠城基督教会交流献唱。义乌火车站人头攒动,摩肩接踵,拥挤不堪。到站下车时,杨老师被蜂涌而上的人群挤下车不慎跌倒,踝子骨被别人用脚踩伤,脚立即红肿起来,一片青紫,痛得她整夜难以入眠。翌日上午、晚上,她仍带伤坚持两次指挥圣歌团献唱。还利用休息时间,主动向义乌教会圣歌团传授乐理知识及歌唱发声技巧等。更为宝贵的是,她把献唱圣诗提高到与讲道传福音同样能救人归主的重要性结合起来,使弟兄姐妹们受益匪浅。 杨老师对如何唱好赞美诗,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赞美诗中的歌词,一部分是经文,大部分是由神的灵感动词作者而写成的。读来感慨万分,唱来激励心灵,字字句句洋溢着神的美。 唱赞美诗注意歌词,对增强我们的灵性大有帮助。我们不能只知其唱,不知其意。这样唱赞美诗对灵性帮助不大。一位神的仆人说过:“一首好的赞美诗,胜过一篇讲章,能催人奋进。”细细地领悟赞美诗中的词意、诗意、灵意,那真是比蜜还要甜美。 唱赞美诗注重歌词,要理解它、读准它、唱准它,有许多精美的词句,可以作我们随时的帮助和力量。特别要领悟赞美诗中的主题思想:这首赞美诗主要告诉我们什么?领悟到主题思想,也就找到了歌唱的支撑点——我们用什么样的心情来唱这一首赞美诗:是庄严的还是轻快的:是悲哀的还是喜乐的;是高昂的还是抒情的;是刚强的还是柔和的;节奏稍慢好还是稍好等等,只要找到了这首诗的支撑点,我们才能更准地把握好它,才能唱得更加准确、深情、悦耳、动听。 赞美诗中的词是神的灵感动词作者而写成的;赞美诗中的曲是由神的灵感动曲作者而谱写成的;我们歌唱者也应当用诚实谦卑的心灵来歌唱,三者都是由圣灵所引导的,当我们深深地领悟到歌词中的诗意、灵意、主题思想、历史背景后,多多朗读,就会感觉到我们的心灵与词作者、曲作者心灵相交相通。心心相印,只要用心灵和悟性去唱,再加上我们平时练唱时掌握的发声方法和发声技巧,才能把赞美诗越唱越美,越唱越甜,越唱越爱唱,越唱越想唱。 返回杭州后,她顾不上伤脚的疼痛,又马不停蹄拖着伤脚前往福建为全国圣乐培训班授课。 1989年至1995年,联合圣歌团在杨老师的亲切关怀和指挥下,曾赴宁波、苏州、上海、绍兴、义乌等地教会献唱圣剧《浪子回家》、《弥赛亚神曲》、《道成了肉身》、《大哈利路亚》等,与各地教会的弟兄姐妹们进行交流,得到了各地教会的牧师、长老、弟兄姐妹们的热情款待和一致称赞。1994年9月初,联合圣歌团在杨教师的指挥下,将《祝婚歌》、《恭行婚礼歌》、《赞慕福地歌》、《仰望天家歌》等20余首赞美诗,借用浙江人民广播电台录音室录音,并制成录音磁带,发放到各城市、农村教会,以供弟兄姐妹们的婚丧需用。当时,杨老师患白内障正在动手术治疗。联合圣歌团根据杨老师的布置,正在积极准备20余首圣歌《善牧恩慈》、《主恩深广》、《奇妙的爱》、《哈利路亚唱不完》、《永属于你》等,打算下半年再去浙江省广播电台录音棚录音,并制作成录音磁带,供兄弟姐妹们欣赏用。 杨老师眼患白内障后,两眼先后两次住院手术治疗。手术后,视力还未完全恢复正常,据医生讲:“需要三个月以后才能配戴眼镜。”但杨老师却迫不及待,只争朝夕,在还未能配好眼镜的情况下,争分夺秒,加紧工作,她的这种舍己忘我无私奉献的精神令弟兄姐妹们十分敬佩,值得大家效法学习! (五) 经文:“良言如同蜂房,使用权心觉甘甜,使用权骨得医治”(箴言16章24节)。“一句话说得合宜,就如金苹果在银网里”(箴言25章11节)“你们的光也当这样照在人前,叫他们为见你们的好行为,便将荣耀归给你们在天上的父”(马太福音5章6节)。法国一位作家说过:“散步阳光到别人心里,先得自己心里有阳光。”杨老师遵循主的旨意,对弟兄姐妹们心里揣着一团火,温暖了多少个基督徒的心。 夜幕降临,雨雪霏霏,联合圣歌团小组唱、二重唱、领唱、独唱成员,无数次顶风冒雪骑车抵达杨老师住处练唱,杨老师开门总是笑眯眯地说:“快进屋,请坐,请坐!”然后,转身将自己亲手烤熟的食品从烘烤箱内取出放入盘内,沏上一杯香喷喷的龙井茶或热腾腾的咖啡捧到你的手里,任大家分享食用。弟兄姐妹们就像回到了自己家里一样,随意的很,嚼着香甜的饼,心里犹如灌满了蜜似的甜。室外,大雪纷飞,白雪皑皑,寒气袭人;室内,春意融融,情满人间,一片温馨。一阵阵悠扬的琴声伴奏着一声声优美悦耳的歌声,从杨老师家里传出,在室内回荡。杨老师二女儿蔡晴隐以娴熟的技艺弹奏着钢琴,杨老师站在旁边认真地听着,不断地纠正着圣歌团成员唱错的每一个音符,要求每一个成员在演唱水平和技巧上必须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决不能有丝毫的马虎。杨老师对圣歌团成员在圣乐教学方面是一丝不苟,非常认真的。每一位联合圣歌团的成员都会深深地记得:每次去异地教会献唱,坐在火车上或汽车的车厢内,杨老师都会把一大包烘烤熟了的饼分给大家品尝,这不是一块普通的饼,这是杨老师对弟兄姐妹们的一片心意啊!每一位曾去过杨老师家练唱的圣歌团成员心里就像点燃一团熊熊的烈火,感到暖烘烘的…… 每逢圣诞节、复活节来临之际,杨老师总是要选择一些内容新颖的圣歌或将赞美诗英文翻译成中文,甚至还亲自作词谱曲编写新歌,然后竭尽全力辅导圣歌团成员练唱。每年圣诞节、复活节那天,从四面八方聚集拢来的成千上万的弟兄姐妹在恩澄堂聚精会神聆听一首首新编的美妙悠扬的圣乐。杨老师精神抖擞地站在指挥台上,随着迭宕起伏的旋律,诗词感情的变化和不断升华,使之达到推向歌曲的高潮,她用心指挥着圣歌团放声高唱《哈利路亚》、《赞美神》。圣歌团唱得声情并茂,博得大家的赞扬。 1996年联合圣歌团在杨老师的率领下,曾多次去浙江人民广播电台录音室录音,亲自指挥将《感谢耶和华》、《现在我知你是爱我》、《主爱有多少》、《耶稣我主我敬拜你》等20余首赞美诗制作成录音磁带,供弟兄姐妹们欣赏用。2003年上半年,联合圣歌团在杨老师的带领下,多次去浙江人民广播电台录音室。录音前,杨老师一再强调:“录音时,请大家注意,不能发出任何点滴响音,翻歌纸的时候,尽量要轻。”在蔡晴隐的弹琴伴奏和杨老师的指挥下,将《凯旋歌》、《良友竞是耶稣》、《离了我你不能作什么》、《我是主精兵》等20余首赞美诗录音并制作成光盘碟片,还将参加录音的联合圣歌团成员录了相,已发放到各地教会供大家观赏享用。 (六) 2002年4月12日,一个风和日丽的早晨,联合圣歌团应邀,赴杭州基督教会城北堂参加新堂落成典礼。 “铛铛铛……!”教堂的钟声响了,主持人宣读了庆典的程序。联合圣歌团在杨老师的亲自指挥下,满怀激情放声高唱《常常喜乐》、《道成了肉身》,为建堂落成庆典拉开了序幕。 城北堂圣歌团,充满着感恩的深情,在周竹安老师的指挥下,歌唱杨老师为新堂建成,亲自作词、作曲谱写的《感谢我主新堂落成》的赞美诗: 天父洪恩,降赐我教会, 今日欢聚,在此新堂中, 宏伟建筑,信徒献爱心, 仔细思量,乃主奇妙工。 感谢我主,一路保平安, 重重困难,求主帮我消, 美丽装修,仅是身外事, 广传福音,才是最重要。 仰望新堂,心中实欢喜, 进入堂内,恭敬拜主前, 不忘祈祷,寻求主旨意, 我众同工,团结求合一。 新堂落成,是我大喜事, 欢聚一堂,感谢主大爱, 今后当思,如何报主恩, 同心事主,合一奔天程。 (副歌)感谢天父,感谢我主! 赐我圣灵,同颂主洪恩; 赞美天女,赞美我主! 赐我新堂,同颂主洪恩! 城北堂弟兄姐妹们怀着感恩的深情,唱得这首赞美诗,深深地打动着每一个信徒的心,久久地在大家的耳畔回响,在古运河上空回荡。穿梭往返的船只,载着悠扬美妙的歌声,将这大好的福音传遍祖国的四面八方…… 迈出城北堂的大门,仰视高高的十字架,心潮澎湃,昔日的往事犹如电影的镜头,一幕幕浮现在圣歌团成员的眼前…… 1997年七月八日,联合圣歌团在杨老师的带领下,坐车前往温岭市参加松门基督教会新堂落成圣乐崇拜。 晚上7时许,联合圣歌团在杨老师的指挥下,放声高歌第一部分,主爱比天高:献唱5首赞美诗《爱的真谛》、《奇妙的爱》、《主爱有多少》、《真神慈爱》、《现在我知你是爱我》;第二部分,主爱比海深:献唱《主恩深广》、《善牧恩慈》;第三部分,愿做主精兵:《我要信靠顺服》、《信主精兵》、《一切献上》,最后联合圣歌团唱《祝福颂》,在一片欢乐、祥和的气氛中,结束了新堂落成圣乐崇拜。 翌日,天气晴朗,杨老师随圣歌团成员一同至东海边,观看了一望无垠,波涛滚滚的大海,真是百闻不如一见,真正领略了大海的无穷魅力。使大家真切地感受到《主奇妙的爱》:“倘若你问我天有多高?我不能给你回答;倘若你问我海有多深,我无法给你探测。惟有主的爱比天高,这是我所能知道;惟有主的爱比海深,这是我所领受到……。” 主爱有多少 主恩有多深 他甘愿舍命 为救人灵魂 主爱有多少 主恩有多深 每当我思想 我心感恩 天地有多么高 两极有多少远 救主的慈爱 也有多大 天地多么高 两极有多么远 救主的恩典 也有多深 杨老师和圣歌团的兄弟姐妹们在大海边一同拍照留念。然后,迈着稳健的步履,攀登着一级又一级的石板台阶,与弟兄姐妹们一起谈笑风生,一路唱着赞美诗,不足三小时又重返松门基督教堂。下午,参观了神圣的新堂,松门教堂宏伟、壮观、古朴、庄严,一次容纳4000余人聚会做礼拜。它是浙江省当年建筑面积最大的一座教堂。 2002年4月18日早上,浙江省义乌市被笼罩在一片毛毛细雨之中,远方的群山披上了一层淡淡的雨雾。联合圣歌团应邀参加了义乌市基督教新恩堂落成典礼。联合圣歌团在杨老师率领下,于17日晚,顶风冒雨,坐车赴义乌新恩堂,到了义乌已是深更半夜。次日早晨,杨老师不顾旅途的疲劳,带领圣歌团成员走上指挥台,亲自指挥唱诗班为新恩堂落成典礼献唱。绵绵不绝的雨水并未能阻挡人们涌向教堂,据新恩堂主任牧师徐耀进介绍,前来参加这个盛大庆典活动的人有7000余人。杨老师指挥的圣歌团唱诗班献唱,博得了众人雷鸣的掌声,并得到了基督教会有关领导的好评。 会后,联合圣歌团成员与当地牧师、长老,其它圣歌团唱诗班弟兄姐妹们进行了圣乐理论知识切磋和交流。 通过一次次新堂落成典礼献唱,使每一位联合圣歌团成员都深深地感到:神将圣殿无论建筑在浩瀚无际波涛汹涌的大海边,还是建筑在游人如织、繁华热闹的都市,或建在小溪潺潺、高山流水、景致美丽的乡间,必有神美好的旨意。一幢幢庄严、神圣、美丽的教堂:标志着神特别赐福中国教会。它犹如金灯台那样矗立在全国各地,发出时代的光芒,为主作美好的见证。正如圣经上所说:“这殿后来的荣耀,必大过先前的荣耀。”神的灵运行在我们中间,永驻心中,福杯满溢,充充满满。 (七) 2003年4月20日晚,联合圣歌团、思澄堂圣歌团和神学院圣歌团与兄弟姐妹们一同参加了复活节圣乐崇拜。已88岁高龄的杨老师亲自指挥三个圣歌团,在二楼大厅中间,从台上到台下站满了圣歌团成员,气势磅礴,杨教师走上指挥台,神情镇定自如,以娴熟的指挥技艺,发挥出超群的指挥才能,用心指挥着120余名圣歌团成员,共同欢呼合唱《光荣属主歌》,三个圣歌团配合默契,歌声嘹亮,每一位圣歌团成员都发挥了较高的演唱水平,唱出了千百万基督徒的心声:“……光荣属上主,圣子已复生;胜利永属基督,征服死权能。”他们在杨老师的指挥下,唱得声情并茂,赢得了弟兄姐妹们一片赞扬声。经文:“你们乐意侍奉耶和华,当来向他歌唱。”(诗100:2)。 经文:“我不是以为自己已经得着了,我只有一件事,就是忘记背后,努力面前,向着杆竿直跑。”(腓3:13-14)立志容易守志难,开始容易进步难,继续进步达到目标更难。所以恒心最宝贵。信神的人立志行事,都是神在人心里运行,为要成就他的美意(腓立比书2:13)。保罗马的努力不是挣扎的表现,而是爱慕有吸引与激发,因此他所追求的只有通过爱慕的追求才能得着(参看提摩太后书4:8)。 经文:“但那等候耶和华的,必从新得力。他们必如鹰展翅上腾,他们奔跑却不困倦,行走却不疲乏(以赛亚书40:31)无论是在寒风刺骨的隆冬还是骄阳似火的盛夏;无论是苦是乐,是喜是悲,主有大爱始终吸引着杨老师数十年如一日天天向他奔跑追求,她却没有感到做圣工的辛苦,在侍奉主、赞美主、感谢主,跟随主的征途上,靠主的力量,力上加力,忘记背后,努力面前,向着标竿直跑。每天坚持锻炼身体,性格开朗,心情舒畅,她活在主里面,主活在她心里,凡事求主,凡事忍耐,凡事谢恩,常常喜乐,身体非常健康;天天读圣经、食灵粮,灵性上不断长进;天天与主灵里相交,灵恩更充沛。 当我采访即将结束时,杨老师深情地告诉我:她现在还在担任浙江神学院二、三年级学生的音乐老师,每周要上六堂课。二十余年来,她与神学生建立的深厚的师生情…… 目前,中国基督教会邀请她编写一本圣乐教科书,杨老师正在抓紧时间,分秒必争,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根据自己多年来的教学经验,结合担任圣歌团指挥的实践,尽快将这本圣乐教材编写完毕,填补中国基督教圣乐教学方面的空白。 杨老师现仍在担任联合圣歌团指挥和女青年会少年儿童歌唱团指挥(少儿圣歌团成员年龄6-12岁)。杨老师非常注重培养下一辈,使在圣乐指挥方面后继有人。她精心培养的学生周竹安、陈戈琳、周向阳、陈伟等都是联合圣歌团成员,现分别在城北堂、思澄堂、崇一堂担任圣歌团指挥。杨老师为中国基督教圣乐建设事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真可谓是:“老妇喜作黄昏颂,满睛山夕照明”。 夜深人静,人们早已进入甜蜜的梦乡,然后,杨教师窗前的灯光依然在闪烁…… (八) 2005年5月5日晨,一个阳光明媚的星期四,我兴致勃勃地骑车抵达杭州基督教会崇一堂做礼拜,参加崇一堂新堂落成典礼,参加庆典人数一万余人。 走进崇一堂,成千上万的弟兄姐妹满怀着喜悦的心情,从四面八方像潮水般的涌进教堂。环视四周,崇一堂的主堂弧度102度、半径53米的扇门,可供约6000人同时聚会礼拜,占地面积约1248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0160平方米。整个教堂的大厅不用柱子支撑,使每一个参加礼拜的人在试听上都能获得最佳效果。教堂的每侧都用疏散门,象征着基督教救恩的恩门敞开,福音传播到四面八方,发出柔和的光芒。圣歌团中间有白色的片状落地灯,似鸽子飞翔,又如圣灵降下。室内的设计特别强调对光的应用,使天光与灯光交织在一起交相辉映,寓意着“神就是光”。给人带来一种心灵上的震撼…… 尔后,我在牧师和同工的陪同下,信步来到教堂楼顶的平台上,举目眺望,一幢幢新建的高楼大厦像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高耸云天;钱塘江宛如一条洁白宽阔的绸带漂向院方。我心想:上帝将崇一堂建造在杭城这座美丽的“人间天堂”,繁花似锦的钱江新城,潮起潮落的钱塘江畔,必定有神美好的旨意…… 9时30分,崇一堂首先举行了献堂感恩礼拜,在序乐、宣召、祈祷、启应经文后,杭州基督教会思澄堂、鼓楼堂、城北堂、天水堂等8个圣歌团的329名成员,次序井然地排队走上了圣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90岁高龄的杨老师精神抖擞,神情镇定自如,迈着坚实的步履来到台前。她面带微笑,两手在胸前轻轻地向上一抬,大家“刷”地站起,圣歌团员们在他的指挥下,充满信心,满怀豪情,放声高唱:《你真伟大》、《坐在宝座上圣洁羔羊》。杨老师不停地上下左右挥动着双手,犹如一个演技娴熟的钢琴师,手指不停地按着琴键,时而轻、时而重;时而柔、时而刚;时如行云流水、时如暴风骤雨。根据歌曲跌宕起伏的旋律、千变万化的歌词,惟妙惟肖的感情吐露不断升华,达到高潮,歌曲内涵表现得淋漓尽致,使在座的基督徒获得了美的享受,饥渴的心灵得到滋润、饱足。指挥圣歌团献唱完毕后,杨老师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她慢慢地转过身来,面对成千上万的信徒,脸上绽开幸福甜蜜的微笑,向大家深深地弯腰示意。台下骤然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望着迈着缓慢、稳健的脚步,走下圣坛的老人的背影时,杨老师忘我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的心,我的心被恩感,我的眼眶再次湿润了…… 清晨,我坐在窗前,仔细地翻阅查考圣经,嘴里不时地哼着赞美诗,尔后,轻轻地推开窗户,一股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一缕阳光从窗户透入,我倚窗仰视苍穹,一群南飞的大雁从窗口的上空掠过,它们一会儿排成一个“人”字,一会儿排成一个“一”字。从高空中不时传来一阵阵由远而近又由近及远的雁鸣声,似乎在向耶和华唱新歌,一路传颂着主的福音,悠扬的歌声是那么的婉转、悦耳、动听,久久地留在心头,令人流连忘返,回味无穷。杨旅复老师像一只圣歌团的领头雁,在紧随神、侍奉神、荣耀神、赞美神的征途上,在用灵命去追求神圣音乐的圣殿里,引领圣歌团永不止息、不知疲乏地向着一个又一个心的目标、心的高度、新的天地、新的国度、不停的展翅飞翔、飞翔、飞翔……